中读

26岁返乡,我看见镇上的初中还停滞在12年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5-16·阅读时长21分钟

58人看过
十几年过去,这所学校像是一种不能被穿透、也无法被渗入的物质,时代的发展和文明,在它身上就如同水滴落在油布上,从表面迅速滑过了,不留痕迹。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阿雯

我妈经常问我:“为什么你总要纠结过去的事情?不能过好当下吗?”

也许原因在于性格我不是一个洒脱的放得下的人基于现实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今年二月,我搬回了老家,湖南省桂阳县某农村。

老家这块地方,初来乍到者,抬眼望见山与山连,满山的草木,蔚然深秀。再看人居住的建筑物。几栋垂朽的老屋,砖木结构的二层楼,覆着青瓦的屋顶、抹着石灰的白墙、镶着压花玻璃的窗棂。

作者供图

老屋旁,是雨后春笋般“长”出来的自建别墅,三层楼,彩色琉璃瓦、彩色外墙砖、推拉玻璃窗。看起来是个钟灵毓秀的好地方。可实际上,这里的土地贫瘠腐殖质含量少,疏松的红土,保水保肥能力弱。栽种下去的瓜果蔬菜,都得用人的气力堆出来,才能入口甜清。不浇水,不施肥,结出的果实是苦涩的。

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须更勤力、更劳辛,才算尽到了人事,在气候不坏的情况下,能得个不坏的年成。

作者供图

靠土地吃饭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我们村不过二十来户人口,有相当一部分人新建了别墅“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还有一些人在广东做生意,当了老板,公司规模有大有小。村里做了硬化水泥路,逢年过节,这些人开着奥迪宝马迈巴赫,一阵烟似的在曲里拐弯的路上奔驰。

我观察到,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情商都很高和他们聊天谈笑,你的每一句话都不会落在地上没有回响;他们就像踢毽子一样,会把你的每一句话扬得高阔,妙趣横生。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受教育程度不高,比如“95后”有房有车还有自己公司的一位女性只读到初中肄业。

这位年轻有为的“95后”,是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她常常说以前羡慕我,羡慕我在家里不用挑担劈柴只需要做些烧水、洗碗、剁猪菜之类的轻活儿,而她在家里什么都要做。小学毕业后,她要打暑假工赚学费初中辍学出来工作时才14岁,借了很多张亲戚的身份证入职,而我却高枕无忧地读完了高中。

刚开始她在流水线上班,房地产高速发展那几年,她在姑父的介绍下进了房地产行业。入行后,她第一个星期就卖出去一套房子,拿了3万块钱提成。有了7万块积蓄的时候,她买了一套房,开始炒房。她告诉我,自己讨厌卖房子,但卖房子能赚到钱,用她的原话来说:“没有钱的时候我可以豁出一切赚钱。”

去年,我去她新装修好的房子里住了几天。一天晚上,一个工作上认识的男性朋友请我们吃宵夜,他们点了3升扎啤,剪刀石头布喝酒、摇骰子喝酒,玩法很多,她总是能赢。她说“以前喝一口啤酒就晕得想吐,现在跟喝水一样,喝酒是可以练出来的。”这是她为了工作应酬付出的辛苦。

后来,一个对面的男性朋友起身,用纸巾帮她擦嘴角的油,她看起来表情平淡。我想起朱莉亚·罗伯茨在电影《永不妥协》中饰演的艾琳有人评论说“《永不妥协》最神的地方在于毫不避讳使用女性的外表红利,但使用得落落大方坦坦荡荡”,譬如电影里,上司问艾琳:“你凭什么以为自己能大摇大摆地走进材料室里,拿取你需要的东西呢?”艾琳直视他说:"They're called boobs."

《永不妥协》剧照

我们这边,一个人发财了,会把同村邻村的熟人带出去一起做。我同学就把邻居家的女孩子带出去做过两年房产销售,但没有赚到钱。市场上一块香饽饽,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伸手抓过来吃上一口,这和运气有关,也和个人特质有关。隔壁女孩子性格内向,说话小声,做房地产销售也许会比较吃力。

我是村里第一个读高中的人,也是第一个读大学的人。从三本退学时,爸妈起初反对,后来我爸说:“早点出社会也好,‘社会大学’能教给你更多东西。你爸初中毕业,现在照样开一家制衣厂。”

我爸也是做销售发家的。他原先在珠海某集团旗下的一家制衣厂打工,很卖力,一步步晋升到厂长。他做厂长时,他们厂的返工率是最低的。暑假时我会到珠海和他们一起生活,看到我爸每晚凌晨一两点才下班回家;早上我们在吃早餐,他拿起一个苹果就出门了,边走边吃,争分夺秒。后来集团送他去读商学院,他开始谈客户、接订单,当年厂里的业绩又是最好的,年终奖是一辆美国原装进口的吉普车。

正因为学校教育在这里显得毫无用处,所以这里的教育本身也变得潦草敷衍。我记得小学时每周有一节信息课,分给我的电脑是坏的开不了机。老师就让我和旁边的同学一起看,但我只能看,不能操作鼠标和键盘后来就干脆不去上这节课了,在教室自习,或者满学校兜圈子也没有人在意

《小巷人家》剧照

有一回,老师给我们放电影看过一遍,下行期又和别的班再看一遍原因是两个班原本是分别上的,老师嫌麻烦,干脆把两个班合并在一起,而另一个班还没看过这个电影,老师就干脆再放一遍。所以,不但课上得简单,对老师来说,四节课还变成两节课,大大节约了他的时间。这个老师,听说现在已经到县里最好的小学去教书了。

这是十多年前我中小学时读书的情况,如今回想,十几年过去了,我在杂志上看过了“蒲公英中学”和“青云学子计划”,讲城市里农民工小孩的受教育经历我心中有了好奇留在农村的这些小孩,他们的情况会有所改善吗?

小学是全封闭式管理初中管得松一些,所以我去了初中。

我村村口距离镇上的初中,不过5.3公里。但就是这短短10分钟的车程,也会带给人一种虚幻的、“将一切甩在身后”的错觉。坐在去以前初中的客车上,道路两侧的房屋、树木、田地,田地上青绿的野菜和艾草,开得熙攘的油菜花和刚种下的玉米苗,统统“往后退”了。

这让我想起,2013年夏天,我坐客车去县里高中报道;2017年夏天,我坐无座的火车去北京找工作。这么多年过去,在大巴车上,在飞机上,在轮渡上。在一个个隧道里,在一道道拐弯处,在一次次气流颠簸中。在山的腹腔,在海的心脏,我一直以为我能“将一切甩在身后”。

现在,我开始往回走了。到了初中校门口,大门上两则标语:智慧的学生,不会给老师添“乱”;聪明的家长,不会给学校添“堵”。

进校门先登记。我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保安拦用方言大声喊:“不许拍照!”我问为何不能拍,他说:“你这个鬼人,怎么听不懂呢?说了不许拍照!”我放下手机,转身离开前,给他拍了一张。在他背后的石头上,刻着红色大字:“X中欢迎您”。

那时是早上八点半正是上课时间,校园静悄悄,但几个学生在草坪上扫落叶。我上前询问原来这是一群初三的学生,因为早上学校集合跑操,他们迟到了,所以被罚扫落叶。他们的同班同学,正在上数学课。

搭了两搭话,校长出现在楼上,用县城官话大声呵斥他们:“都围在一起干什么?快点扫!”这些有职级的老师,大多在县城买了房子,以说官话自豪。

学生分散开。这时,我看到了以前的地理老师。他那时就出了名地爱耍酒疯,有一回满学校追着一个女老师跑,那个女老师在宿舍里哭了好几天。这次走在他身后的是一位脸生的女老师,刚去圩上买了菜回来。我想过去和她搭话,被地理老师拦住了,他伸手一指:“你有什么事找校长。”

我转身一看,校长已经下楼,大声命我离开:“你是什么人?来这里干什么?赶快走!”到这时我才发现,眼前的校长正是以前学校小卖部的老板。我对这个人印象深刻,有一回我去买冰棍儿,他对着我轻佻地挑了挑眉毛,那种怪异又恶心的感受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不会说官话,用普通话回答校长:“我是以前X中的学生,现在回来看看母校。我认得你,你以前是小卖部的老板,同样的东西,现金五毛,刷饭卡要七毛;五毛的冰棍儿卖八毛一根,多出的一毛钱据说是冷藏耗的电。”

扫落叶的学生听后发出阵阵轻笑。校长扫了他们一眼,他们噤了声。校长换普通话命我离开:“你是这里毕业的学生,那你还是受过教育的人,你已经干扰了教学秩序,现在给我赶快离开!”

反问自己哪里违反了教学秩序又问他凭什么不让学生上课?校长先说他们在上劳动课,后来还是斥责我干扰了教学秩序……

《老师·好》剧照

我上学那会儿,镇上“黑社会”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皆存在以暴力和威胁为底层逻辑的关系。我说,是不是要我扛着摄像头出现在你面前,你才会和我进行正常交流?

话毕,校长请我上楼喝茶;校长让某主任给我倒了一杯茶让我坐下来,要和我“好好讲讲道理”。我没有心情只想去上厕所我读初中时,这里还是老式厕所——一条长长的水泥凹槽,加上半人高的水泥墙隔断,就是一排排坑位了。学校常常停水,冲不了厕所,夏天一停水,公厕外围半径十米内,都爬满蛆虫。

校长说,学校现在的自来水,来自大源水库(水库在学校7公里外),已经不缺水用了。我走进女厕所,校长声音跟着进来:“你一个人进去不要拍照啊!”厕所的格局没有丝毫改变,水泥凹槽下虽没有了便溺积留,但因为没有垃圾桶,残留着用过的卫生巾。

我问校长,上完厕所去哪里洗手?校长一副惊讶的样子,指着水池:“那不是有水吗?”我说没有”。他指着的那个水池干燥,是灰尘和落叶一看就是很久没有用过了,他终于还是带我去了食堂旁边的一排水龙头。那几个水龙头,和记忆中一模一样:出水嘴不是正对着天上,就是朝左右两边,我打开一个略显正常的水龙头,洗了洗手。心下百味杂陈,简直要凄凉地笑出声来。

很奇怪,十几年过去,这所学校像是一种不能被穿透、也无法被渗入的物质,时代的发展和文明,在它身上就如同水滴落在油布上,从表面迅速滑过了,不留痕迹。

回农村老家的这段时间,我常常能被生命的状态“惊醒”。当我在田地里摘了一把油菜花,放在田埂上,看着蚂蚁循着香气而来,并将它们一瓣瓣分离、搬走,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改变了上百只蚂蚁的生活路径。植物、动物,都能令我意识到生命的存在。

可是去从前的学校走一圈,我只想到人生荒谬。从学校离开之后,就像撞到了手臂上那条麻筋,我怎么都不舒服。我以为我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但最后,我只是从中生出安慰:

学校是山,十年、百年,屹立原地。学生是水,它绕着这座山流过了,此后还要流经千里江陵,过万万重山。正如我自己。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7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