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最懂时髦的中产女性,今年都迷上穿“无袖西装背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8-20·阅读时长19分钟

48人看过
为什么今年夏天,无袖西装背心成了时尚圈的绝对顶流呢?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最近《穿普拉达的女魔头2》开拍了,主演们的路透照陆续曝光,Anne Hathaway的造型一经曝光,就把话题度拉满,最被网友种草的,是Anne晒出的第一套造型——来自Jean Paul Gaultier的Vintage西装马甲套装。这件单品最近的出镜率高得离谱,被称之为“老钱风”的dress code,哪里都有它。

那么,为什么今年夏天,无袖西装背心成了时尚圈的绝对顶流呢?



文|刘婷

编辑|王海燕

与“权利感”绑定

2025年的春夏街拍镜头里,无袖西装背心成了绝对主角。在音乐节挥洒汗水的歌迷们,出入写字楼的城市青年,热爱骑车通勤的雅痞男士或是成熟优雅的Office Lady,不同年龄段,不同场景,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无袖西装背心——或叠穿碎花连衣裙,或内搭白T配牛仔裤,或直接单穿搭配阔腿裤,裸露的手臂线条与适配的首饰,在阳光下自由舒展。

曾被视为西装套装“边角料”的单品,正以惊人的渗透力,占领职场通勤到日常社交的所有场景。

安妮·海瑟薇《穿Prada的女魔头2》路透照

无袖西装背心最初的使命朴素而直接,17、18世纪,它是西装三件套的内胆,功能也明确:保暖、束身、保护昂贵外套免受汗渍侵蚀。但服饰天生携带社会属性,很快,剪裁的精度、面料的考究(如精纺羊毛、天鹅绒)、甚至纽扣的材质(黄铜、珍珠母贝),都成为无声的阶层宣言。

西装背心被编织进维多利亚时代的“绅士准则”,是银行家、律师、学者等专业精英的制服标配,象征着理性、克制与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上世纪60年代西方女权运动浪潮中,很多欧美女性试图跳脱束缚,追求自我,开始拥抱中性化服装。1966年Yves Saint Laurent的吸烟装便在这个时候诞生,利落的裤装,略微收腰的马甲,男性剪裁的成套西装,改变了过往女人只能穿裙装的刻板印象。1960年代,当时最具知名度的模特Twiggy在杂志封面上穿着男式马甲加领带的造型甫一出现,便成经典。

伊夫·圣罗兰的le Smoking西服套装(在奥布里奥特街拍摄),由埃尔穆特·牛顿为《巴黎时尚》拍摄

随后,马甲背心这件单品开始与“权力感”绑定。当它被穿在女性身上时,就有了打破性别规范、争取社会平等和权利的意味。它用直线条与中性剪裁让女性从繁复的裙装中出走,并宣告女性的着装可以不为取悦他人,只为自我。

上世纪90年代,山本耀司以解构主义手法重塑了无袖背心。传统西装追求内外光洁、隐藏缝份。山本耀司反其道而行——他拆掉西装的袖子,故意保留毛边、外露缝线、未包边的裁片边缘,甚至让衬里从破口处翻出。他还将背心的传统部件,如领片、口袋、门襟拆解后,以非常规方式重组。传统的背心需严格贴合躯干线条,山本耀司则设计出现在很流行的“oversize”背心,让背心如斗篷般罩住身体,或通过绑带、褶皱制造多余的布料堆积,使服装与身体之间产生流动的空隙,打破“人体第二层皮肤”的西方剪裁哲学。他的创新融合了无性别主义理念,强化了服装作为自我表达工具的反叛本质。

少即是多:一衣多穿的智慧

无袖西装背心的强势回归,背后有清晰的经济逻辑在悄然驱动。从供应链角度看,它天然具备“轻量化优势”——比完整西装节省30%的面料,省去袖子剪裁与缝制的工艺成本,恰好覆盖大众消费能力。一件无袖背心的生产周期比西装短约40%,库存压力小,能更快响应潮流变化。

2023年春夏系列The Row主攻西装马甲

确实,进入21世纪,无袖西装背心早已不再是某种主义的象征。年轻人拒绝被正装束缚,又希望精致得体,无袖西装背心的设计提供了中间地带:保留了领型、门襟、结构感这些西装的核心元素,剪裁的精确和面料的挺阔框定了穿着者的形体,带来一种智性、干练的框架。去掉袖子解放了手臂,赋予身体更大的活动自由和呼吸感。

在我们身处的时代,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混合办公”成为常态。对许多人来说,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心理负担,传统的全套西装都显得沉重、昂贵,休闲装扮又可能在某些场合失之轻率。

西装背心,以其“刚刚好”的分寸感,恰如其分地踩中了这个痛点,既降低了购入门槛,又能轻松提升基础款(如T恤、衬衫)的正式度和专业感,满足职场“得体”的基本要求,实现了“轻正装”的完美平衡。如果穿它开远程会议,上半身在镜头里是体面的职场人,下半身甚至可以自在地穿短裤、拖鞋,不正是当代人在规则与个性间寻找平衡的最好注脚吗。

孙艺珍最新活动图

市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奢侈品大牌将顶级羊绒、精良的手工缝制、独特的设计细节注入背心,将其打造成一种“低调的奢华”——一件质感上乘的背心足以彰显品味与实力,性价比相对“友好”。快时尚巨头则以低廉的价格、快速的款式迭代,为年轻人提供风格实验的入门单品。而定位中端的设计师品牌和成衣品牌,则着力强调其“品质感”与“实用性”的结合,瞄准追求“精明消费”的都市中产。

背心的流行契合了当下主流的消费心理:一件剪裁优良、面料耐久的背心,拥有惊人的搭配潜力——可与衬衫、T恤、高领针织、甚至连衣裙叠穿,轻松跨越通勤、会议、社交、休闲等多种场景。它代表的是一种“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智慧,购买一件背心,是购买一种“一衣多穿”的可能性。

身体、性别、风格与重构

“无袖”还创造了独特的“留白”艺术。它解放了被袖管束缚的手臂,手臂的线条、精心挑选的内搭、腕表、手链、乃至纹身,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展示空间。背心可以成为身体的“画框”,让穿着者通过内搭、配饰、乃至肌肤本身,进行个性化的叙事。

另外,在当代时尚图景中,无袖西装背心还展现出强烈的“去性别化”特征。男性通过背心探索精致感:选择丝绒、缎面材质,搭配飘逸衬衫或高领针织,柔化了传统西装过于刚硬的线条,展现出更为细腻多元的男性气质。女性设计师和穿着者赋予它全新的力量感——搭配阔腿裤或直筒裙,硬朗的肩线或收腰的设计,传递出独立、自信的气场。

《那家伙是黑炎龙》剧照

它还是一个强大的“风格混搭实验室”。复古爱好者(Vintage)能在它身上找到黄金年代好莱坞的优雅余韵;学院派(Preppy)将其与牛津纺衬衫、卡其裤组合,重温常春藤的知性;街头弄潮儿用它搭配卫衣、棒球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活力;极简主义者则欣赏其干净利落的线条和塑造廓形的能力。

这种规则框架内的自由如同一个风格枢纽,连接着迥异的审美谱系。贴合躯干时看中的是材质,是剪裁。但选择亚麻材质或是敞开穿着时,又能透出自由的气息。配衬衫是恪守规则,配T恤是打破规则却依然优雅。那些细节,比如领口高低、袖口大小、以及下摆的形状诠释微妙的权衡。

之所以说它是枢纽,还因为背心的结构性,为上半身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结构化的“框架”,定义了造型的视觉锚点和风格基调。它不是一个被动的装饰品,而是风格过度的“介质”,其他所有单品的搭配决策都源于与这个框架进行协调的需要。

《老友记》剧照

诸多的荧幕形象,包括社交媒体当中的时尚博主们都对无袖背心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西装背心的流行,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需求,仍然是对“新正式感”的呼唤。

在高度流动、边界模糊的当下,人们既渴望挣脱过于刻板繁复的旧式礼仪束缚,又并非全然拥抱无拘束的随意。我们需要一种在“得体”与“个性”、“效率”与“表达”之间取得精妙平衡的着装方案。

它的流行,或许隐喻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集体心绪:在秩序与自由、传统与革新、效率与表达之间,我们不再满足于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而是孜孜不倦地寻求着一种更灵活、更个人化、更具韧性的动态平衡点。它象征着一种“去繁就简”的实用主义智慧,也是对“于细节处见精神”的审美坚持。

背心已经流行三年多了,今年夏天你打算买一件吗?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球球 / 审核:同同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40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