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当楼市都在谈论涨跌,我们选择谈谈生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10-18·阅读时长14分钟

94人看过
最好的生活,从来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从“刚需、改善”到“第二居所”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家庭的购房决策,大多被一种“必要性”驱动。房子被视为通往婚姻的门票、子女未来的起跑线,更是许多家庭的核心资产。我们热衷于谈论地段、学区、升值潜力,却往往忽略了它最本质的意义——生活在其中的具体感受。


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同步成长,一种新的住房需求正悄然浮现,并逐渐主流化。它不再是出于人生某个阶段的刚性“需要”,而是源于一种主动的“渴望”——这便是继“刚需盘”与“改善盘”之后,“第二居所”的兴起。


生活在别处,永远对人们充满诱惑


人们开始渴望“第二居所”,背后是深刻的社会心态变迁。


它是对生活多样性的追求。城市中的第一居所,完美地服务于效率与拼搏,却也固化了生活的体验。“第二居所”则更像一个开关,让人从“996”的节奏中瞬间切换至“山系生活”或“田园牧歌”。它也是为未来康养未雨绸缪。随着父母年岁渐长,自身也对未来养老有所规划,一个比城市更贴近自然、比传统养老院更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所,成为理想选择。它还是对高质量家庭时光的珍视。在城里,家庭成员往往各自对着屏幕,交流被稀释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第二居所”提供了一个纯粹的“生活的现场”。


是“第二居所”,也是“生活现场”


正因为承载着如此厚重的期待,人们对“第二居所”的要求也远比传统房产更为严苛。它必须足够近,是繁忙工作与宁静生活间的完美缓冲带,也需要有真实的自然价值,绿化不能是点缀,而是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生态资源。好山好水好空气,在任何时候都是核心疗愈力。它还需要完善的生活配套,不能是“美丽的空城”。有坚实的医疗、商业与社群运营作支撑,生活才能便利与安心。


我们对“第二居所”的渴望很强烈,需求也十分丰富。这些渴望与需求,真的能被满足与回应吗?




一个半小时外的“生活现场”


河北省兴隆县地处燕山山脉,坐拥鲜明地域特色——当地特产山楂与板栗口碑出众,山楂入口酸甜清香,板栗则软糯甘甜,尽显山野物产的天然风味。在这片绿意盎然的青翠山谷中,国际文旅康养区 “北京山谷” 顺势而生,以小镇形态承载多元居住与休闲功能。


走进 “北京山谷” 园区,空间布局层次分明:入口处是儿童无动力乐园 “小浪花乐园”,为亲子互动提供专属场地;继续前行,便是开阔的大片绿地,尽展自然惬意;穿过园区内的酒店,眼前呈现成片的合院与公寓,同步配套社区食堂、餐饮及山野市集,满足日常居住与生活采购需求;再往深处走,便是兼具医疗与康养功能的中国电建康复中心,呵护居住者的健康。


俯瞰“北京山谷”


“北京山谷”虽地处环京区域,却未因 “环京” 属性与北京核心区拉开生活距离,反而凭借合理的区位优势,保持着与城区紧密的生活联结。正如一位业主所言:“在北京,我儿子从他自己家出门,遇上堵车也才要一个半小时就能到我这儿;但即便如此,这和他在北京市内跨区出行的时间也差不多。虽说我住在这里算是旅居,可一点不影响他常来看看我。”


除了交通较为便利,作为“山系第二居所”,“北京山谷”的魅力更在于“三面环山,一面邻水” 的稀缺生态资源。


夏季,来自北京的方阿姨和刘叔叔是“北京山谷”的常住业主,“相比北京盛夏的桑拿天,山谷里的日均气温要低上8-10°C,有时候早上起得早,在这还要穿上冲锋衣。这不是说这里不舒服,而是真的凉爽。” 


相比城区,山谷里的气温更为清凉


清晨起床后,夫妇两人大多会去附近徒步。出门不远就是徒步山道,漫步而行,一上午就过去了。“每天溜达一圈,感觉精力都变好了。之前在城里,身体总感觉很乏。这里空气好,我之前阳过,嗓子里总感觉有痰。在这里,我出门都习惯先大口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住了一个月,嗓子的不适感消失了。”这正是因为北京山谷周边森林覆盖率高达 71.2%,是天然的氧吧。


山林之外,山谷里的汤泉也是北京周边十分稀缺的资源。家住海淀的王叔叔是一位汤泉爱好者,“我之前总去北京西山或南宫泡汤泉,去一趟挺不方便,也不便宜。在北京山谷,在自己家院里就能随时享受。尤其在冬天的时候,池子里往外冒着水蒸气,整个露天小院都变得很温暖。”



“北京山谷”汤泉入户


对于康养社区而言,仅仅为人们提供享乐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医疗保障是一切的基础。相比其他不少文旅项目所设置的社区门诊,“北京山谷”的中国电建康复中心,是一家拥有全科门诊、急救中心、康复中心、体检中心、健康检测中心及远程医疗中心的大型综合性康复中心,能够全方位地保障业主健康。依托中国电建康复中心,“北京山谷”打造了健康大数据中心+全场景健康生活终端+健康管家的“真·智慧康养”,为业主提供了真真切切的健康保障。“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医院是最重要的,吃、住都是其次。在北京,医院离家再近也要走一段,在山谷,下楼就是医院。”一位业主如是说道。


中国电建康复中心


除了医疗配套,“北京山谷”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室内“淘气堡”和户外“小浪花乐园”。在配套硬件之外,“北京山谷”也并未忽略社群运营。每年,这里会组织数百场社群活动,200多种自然研学课程,不仅能帮助业主实现高质量陪伴,还通过丰富的社群活动,帮助业主们构建熟人社区,营造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连接。


小浪花乐园


“北京山谷”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加上完善的配套与高品质的运营,恰恰全面贴合了当代人对于“第二居所”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松弛且接地气的家。夜晚,是无污染星空下的沉思;白天,是孩子们在 “小浪花乐园” 的安全嬉戏,是长者在康养步道上的悠然。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被精心“埋”在社区的肌理中,共同构成当下最令人惬意的“生活现场”。




有温度的日常


“北京山谷”最大的标签,是“有温度的美好家园”。而温度并不只体现在社区硬件本身,更体现在每一天的日常服务中。在业主眼中,“北京山谷”的工作人员像家人,在这里,他们帮业主搬运行李、重物回家,在社区食堂照应孩子和宠物、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打饭……对于业主们的需求,山谷里的工作人员总会及时响应。


在“北京山谷”的工作人员总能为业主提供体贴周到的服务


“北京山谷”的工作人员为何能对业主持续抱有热情?管理与规章固然是一方面,但这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动因。


小李,是“北京山谷”办公室工作的员工,从他的经历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他是“北京山谷”所在的北坎子村的原住村民,一名典型的“返乡青年”。此前,他一直在南方工作,但在“北京山谷”开始建设后,似乎找到了回家的理由。“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每年只有过年能回家,感觉陪伴他们的机会很少。‘北京山谷’在家门口为我提供了一个在央企工作的机会,稳定、有保障、有发展,那我当然想回来。”“北京山谷”里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像小李一样是附近居民,许多人都相互认识。


除了提供优质就业,项目还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民生发展。小李说:“之前留在村里的老人靠种山楂、板栗,养一点家禽为生,主要还是靠年轻人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现在游客和业主的到来,让本地人有了更多赚钱的可能。而且中国电建康复中心也要投入运营,这对我们当地的民生医疗也很有帮助。之前村民看病,需要去县城,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不仅如此,今年夏天,“北京山谷”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研判区域水文、划分洪水风险后,重新规划了当地的防洪建设。工程以“南侧拦蓄截、北侧护疏排、东西挡顺接”构建封闭防洪圈,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临水 1403 米挡墙采用浆砌石 + 玻璃防洪墙结构,按不越浪设计。另外,“北京山谷”还联动电建康复中心内的智慧指挥中心,实现全要素实时监测、全过程动态预警,强化防洪韧性。


滑动查看更多

“北京山谷”的生活是松弛而和谐的


正如大家的感受,“北京山谷”与当地正在形成一种相互依存,共建家园的关系。本地的年轻人返回家乡,投入到文旅康养产业中,有干劲更有热情。北京山谷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实践,让服务的热情和文旅运营的规范融合在一起,也突破了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割裂,形成了业主、客人与山谷管家之间的信任与默契,这既是服务及时性的保障,也有利于获得对服务效果的良性互动与反馈,从而成为共建美好家园的伙伴与家人。真正的温暖,从来不是刻意的演出,而是发自肺腑的携手同行。


一个真正令人舒适的“在别处的家”,究竟是在别人的故乡里,硬生生盖起一片飞地,还是选择与当地人一起,共同建设一个温暖的家园?前者或许能营造一个精致的乌托邦,但它脆弱而悬浮;后者,提供的才是一个能生根、有烟火气的真正的家。


“北京山谷”把此处新老居民对“美好家园”的渴望凝聚在一起,让家园的概念得以延展和丰满,也让每一天的日常,都充满温度。在这里,你拥有的不仅是一处房产,更是一段与这片土地、与这群人共同书写的新生活。



“0成本”度假:

房子交给管家,生活留给自己


在传统观念里,第二居所往往意味着持续的投入——不仅是购房成本,还包括长期的物业、维护费用,以及最令人头疼的空置期管理。“北京山谷”的房屋托管运营服务,让度假屋从“资产负担”转变为能够自我造血的“优质资产”。


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把宝贵的时间留给自己。当业主不在山谷时,可以将房屋委托给项目的专业运营团队进行统一管理、维护与租赁。运营团队凭借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和客户资源,通过长短租结合的方式,为房屋带来稳定的市场曝光与租金收益。


“北京山谷”样板间


“这完全改变了第二居所的经济逻辑。”一位已参与托管计划的业主说,“我之前也算过账,房子如果空着,每年还要支出不少费用。但现在交给专业团队运营,产生的收益不仅覆盖了物业、维护这些固定支出,甚至还有盈余来抵扣我每年的度假开销。相当于0成本度假。”


托管模式让业主无需为房屋的空置而焦虑,也不必为远程管理而烦心,可以真正实现“想来就来”的松弛感。专业的托管服务还确保了房屋始终保持良好状态。运营团队会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在每次客人离开后进行专业清洁,让业主随时返回,都能看到一个整洁如新的家。


在“北京山谷”,房子不再是被锁上的空置空间,而是持续创造价值的活力单元。这套成熟的托管体系,与项目的自然景观、康养配套一样,成为了"北京山谷"独特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您提供了一个逃离喧嚣的居所,更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智慧的全新度假生活方式。




最好的生活,是过给自己的


今天,购房者的决策逻辑,正从对“政策红利”的追逐,坚定地转向对 “生活品质” 的追求。房子,就是用来住的。 真正的家园,不是刻意的、突兀的、令人一时兴起却很难长久安逸的秀场,而是一种悠长的、浸润在日常点滴中的踏实感。如今的购房者,需要的不是又一个焦虑的投资标的,而是一个能够安放身心、承载家庭记忆的真实空间。


在点滴日常中收获踏实感


对于老年人来说,面向未来的养老,远不像过去一样,只代表停止工作,放缓生活。养老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开始——去别处生活,建立新的社交,开启第二段人生旅程。对于年轻人来说,生活也不只有在都市中忙碌,在远离职场的地方,他们也可以收获短暂的安宁。北京山谷所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回归生活本真的可能——在政策与市场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找到那份永恒的生活价值。


午后最惬意的事,就是在草坪上晒晒太阳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某个阳光温煦的午后,你坐在北京山谷的院子里,手边是一杯清茶。山风轻轻吹过,带着草木的清新,不远处的草坪上,孩子的笑声随风传来。你心里清楚,稍后还能去泡个舒适的汤泉。此刻,你心中没有一件需要紧急处理的公务,没有一件需要攀比炫耀的俗事,甚至无需思考,只是彻底地放空自己。


这样的日子,不正是我们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吗?它不喧哗,自有声。它告诉我们,最好的生活,从来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丨李雨旋

作者丨合合

设计排版丨谭二

图片来源丨北京山谷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59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