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人到深秋你emo了吗?读伊壁鸠鲁的快乐箴言

作者:三联中读

10-24·阅读时长7分钟

259人看过

本周我们共读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哲学箴言录《快乐主义》。伊壁鸠鲁派哲学,是以快乐为终极目标的哲学。为了让人时时保持内心安宁,伊壁鸠鲁提倡过一种简单快乐、有所节制的生活,以理性驾驭欲望,以知识消除恐惧,从简朴中培养满足感,从友谊中收获安全感。

伊壁鸠鲁的教义——关于生与死、宗教与科学、身体感觉、幸福、道德和友谊——吸引了古地中海世界大批信徒,深刻影响了后世欧洲思想,托马斯·霍布斯、托马斯·杰斐逊、卡尔·马克思和艾萨克·牛顿都是其哲思的仰慕者。

伊壁鸠鲁半身像 图源:维基百科

以下文字节选自《快乐是生活的终极目标:致美诺西斯的信》一文:

快乐就是身体无病痛,精神无困扰。

在研究哲学这件事上,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不该拖延,年纪大了也不该失去热情,因为追求心灵健康无所谓早晚。如果有人说研究哲学的时候未到或机会已逝,那就像是在说幸福现在还不该来,或不会再来了一样。因此,无论年纪大小,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哲学。它能让年长者从过往的美好经历中获益,在岁月渐增时依然保持年轻,也能让年幼者立即成熟起来,面对未来无所畏惧。我们应当多多实践创造幸福的方法,因为拥有幸福显然便拥有了一切,而失去它时我们也会付出一切去追寻。

幸福的前提

我向你不断推荐的这些方法都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你应当多多实践。

首先,你应该将神视为永恒和圣洁的存在(这是根据人类的普遍共识形成的理解),你不该在神的身上寻求任何与这两点不符的属性。与此同时,你应该坚守所有能够同时捍卫这两点的原则。既然我们对神的理解是一种清晰而明确的感知,那么诸神确实存在,但他们又并非大众所想的那样,因为大多数人对神的态度都不纯粹。所谓没有信仰的人,并不是把大众信奉的神摧毁的人,而恰恰是将大众的观念强加于神的人。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神并不是神的真实概念,只是各种错误的认知,比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从各个维度,芸芸众生在诸神的身上融入了自己的道德品质,然后只接受与自己相似的神灵,而把所有其他的存在都视为异类。

其次,你应该始终相信死亡对我们无足轻重,因为一切善恶都在于感知,而死亡是感知的丧失。理解了死亡其实轻如鸿毛,就能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快乐,因为我们虽然不能永生,却可以打消对永生的渴望。一个人如果真正理解了死亡并不可怕,那活着对他而言就更没什么可怕的了。因此,说恐惧死亡的人就是个傻瓜——令他痛苦的并不是死亡的到来,而是想到未来必然会死,让他现在就感受到了痛苦;为了一件发生之后毫无波澜的事,却在等待时无比痛苦,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死亡虽然恐怖,却是一只纸老虎,因为只要我们存在,它就不敢露面,而当它出现时,我们已无影无踪。于是,它既与活着的人不相干,也与生命完整走到终点的人不相干。对于生者,死亡并不存在;对于死者,人本身也不存在了。

然而,大多数人对死亡都唯恐避之不及,仿佛它是万恶之源,但有时也有人欢迎死亡,把它当作终结生命之苦的方式。智者则不一样,他既不逃避活着,也不害怕逝去。对他而言,生命并不是沉疴重负,死亡也并非罪大恶极。就像对待食物,他总会选择最美味的佳肴,而不是看哪道菜的分量最大;同样,对待生命,他追求的也是最愉悦的体验,而不是怎样能活最久。

假如有人叫年轻人好好活着,却叫老年人体面地寻死,那这种人也是傻瓜。这不仅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值得留恋的,还因为好好活着和好好逝去其实是同一门学问。然而,更缺德的是那种宣扬人最好不要出生,说“人间即地狱”的人。如果他是真心这样想的,那他自己为什么还没有放弃生命呢?他要是决定贯彻自己的理论,没有什么能阻止他啊。而如果只是哗众取宠的话,那他就是人群中一个不受待见的小丑罢了。

应当记住:未来并不完全属于我们,但也不是完全不属于我们。所以,既不该过分相信命中注定,也不该全然绝望于命运无常。

美好的生活

我们应当认识到,在欲望的范畴内,有些欲望是自然的,有些则毫无必要,微不足道。在自然的欲望中,有一些是自然且必要的,另一些是自然但不必要的;而在必要的欲望中,有一些是为了获得幸福,有一些是为了消除身体的不适,还有一些则是为了维持生命。如果你对以上事实有一个稳定的认知,就能看到所有的道德选择都可以归结于两点——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安宁,而这两点正是幸福生活的双重目标。因此,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摆脱痛苦和恐惧。一旦达到这个目的,内心的骚动就会平息,人也就不必再为了身心快乐而四处寻找缺失的东西,或向外求索更多的好处。按照这样的逻辑,人只有在因为缺失快乐而感到痛苦时,才会需要快乐;只要不再感到痛苦,也就不再需要快乐。所以,我们认为快乐既是幸福生活的起点,也是它的终极目标,因为快乐是天然的、最高的善,人对所有事物的选择和规避都以快乐为出发点,而在判断善恶好坏时也会以快乐的感受作为最终的标准。

正因为快乐是与生俱来的最高的善,所以才不能盲目地追求快乐;有些时候,我们会放弃某种快乐,尤其是当它伴随着太多不快乐的时候。此外,我们会认为某些痛苦的状态优于快乐,特别是当长时间的忍耐能带来更大的满足时。虽然快乐符合人的本性,每一种快乐都是一种善,但是并非每种快乐都值得追求。同样,每一种痛苦都是一种恶,但并非所有的痛苦都应当一概排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有责任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需要衡量快乐与痛苦的轻重,还要比较它们各自的利弊,因为有时候善恶是相对的,善即是恶,恶即是善。

另外,我们认为控制食欲是一种大善。推崇这种做法并不是为了让人只享受少量的快乐,而恰恰是为了确保我们在拥有的不多时,也能享受到少量的快乐。我们坚信,那些最不需要山珍海味的人反而最能从美食中获得乐趣,也相信自然的生活方式容易实现,而不必要的琐碎需求则很难满足。只要物质匮乏的痛苦能完全消除,家常便饭也一样能带来豪华大餐的快乐。如果一个人需要的只是面包和水,那么只要把这两样东西摆在他的面前,就能带来极致的快乐。习惯过简朴而非奢侈的生活,不但能为健康提供充沛的补给,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必要事务,还能让我们在偶尔遇到丰盛佳肴时有胃口好好享受,不用担心命运的际遇。

所以,当我说快乐是生活的终极目标时,我指的并不是某些人认为的那种恣意放纵的快乐或者感官享受——这些人要么是不了解或不认同我们的学说,要么就是在有意歪曲。与他们所想的恰恰相反,我指的是身体无病痛、精神无困扰的那种快乐。快乐的生活不是灯红酒绿和男欢女爱的产物,也并不来自大鱼大肉和珍馐美味。相反,它是清醒思考的结果,需要我们探究每一次选择背后的依据,也需要消除对神灵和死亡的错误观念,因为这些错误观念正是造成人们精神困扰的主要原因。

这一系列行动的起点和其中最重要的价值是良好的判断力,它甚至比哲学本身更受人重视。由于其他所有美德都源于良好的判断力,所以要过上伊壁鸠鲁式的快乐生活,就必须活得明智、高尚且正义;反之,活得明智、高尚且正义,就不可能过得不快乐。传统美德与快乐生活相伴而生,不可分割。试想一下,还有谁能比这样一个人更有道德:他对神怀有虔诚的信仰,对死亡始终毫无惧色,对人的自然目的也有过深思熟虑;他能意识到善的生活容易实现,而恶的短暂停留和些许痛苦都如浮云易逝;他会嘲笑某些人把“命运的裁决”奉为主宰万物的神。

合格的伊壁鸠鲁主义者相信,有些事件的发生遵循着必然的规律,有些则是随机的,另外还有一些可以人为掌握。他还能看到,必然性是无法承担道德责任的,偶然性又不可预测,而人为的部分由于是自主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会与善恶报应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比起接受自然派哲学家的决定论,成为命运的奴隶,可能还不如去追随民间的神话信仰,因为它让大家心存希望,以为献上供品就能得神保佑,而决定论中蕴含的必然性对谁都冷酷无情。)至于偶然性,伊壁鸠鲁主义者并不认同它是一种神灵(虽然民间信仰是这么认为的),因为神既不会做毫无规律的事,也不认为万事的发生都是不可预测的。在他看来,与其说善与恶是神为人类幸福生活掷出的骰子,不如说至善与至恶发生的初始条件有时候就是随机的。他宁愿在理性选择后碰上坏运气,也不愿稀里糊涂地享有好运气。换言之,就人的行为而言,理性的选择即使失败,也比靠偶然性成功的非理性选择更好。

好好想想这些问题吧,希望你既能不舍昼夜地独自思考,也能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探讨。若能如此,那么无论是醒时还是梦中,你都不会再因任何事情而感到焦虑,你将如同神明一般俯瞰芸芸众生。因为,一个获得了永恒福祉的人,与凡人已经全然不同!

【写留言赢实体书】

《快乐主义》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哲学箴言录。伊壁鸠鲁派哲学,是以快乐为终极目标的哲学。为了让人时时保持内心安宁,伊壁鸠鲁提倡过一种简单快乐、有所节制的生活。很多人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等同于享乐主义,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误解。实际上,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并不是刺激和放纵,而是身心无痛苦的平和状态;而且这种快乐建立在理性思考、消除错误观念的基础上。他主张过一种平静无忧、清醒自由的生活,以理性驾驭欲望,以知识消除恐惧,从简朴中培养满足感,从友谊中收获安全感。

【活动说明】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并务必在app内填写收货地址——【填写路径】三联中读app底栏“我的”-右上角“设置”-“收货地址”-填写后点击“保存”(两周内未填写地址即视为放弃奖品)。

【开奖说明】我们将在所有留言里通过随机数工具抽取3名锦鲤,随机赠送一部实体书,留言区内收到“中读课代表”官方回复即视为中奖,赠书将于地址集齐后陆续寄出,也欢迎中奖的朋友们收到赠书后到评论区晒书留言哦~我们将在每周末开启留言赠书活动,祝你拥有这份幸运!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中读

发表文章37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9218人

中读各类活动的官方发布账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