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线下录制活动招募|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我们还能为亲人做些什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6分钟

33人看过
《三联生活周刊》邀请您参加有关“安宁疗护”的现场对谈

《三联生活周刊》邀请您参加有关“安宁疗护”的现场对谈,记者魏倩与刘寅主任将会探讨“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我们还能为亲人做些什么?”有意报名者请确认可以接受全程拍摄,以及我们对拍摄素材的剪辑制作,录制地点为北京,详情请见下文报名细则。

图片

当亲人进入临终,我们是否真懂TA的恐惧?

疼痛只能忍吗?如何开口谈“最后的心愿”?

回家照护还是留在医院,怎样选才不留遗憾?

签署预嘱,是不是就等于放弃?


活动详情


/时间/
2025年11月10日(周一)14:00-17:00
/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霞光里9号《三联生活周刊》二楼


/对谈嘉宾/
魏倩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刘寅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安宁疗护主任、主任医师

安宁疗护(又称姑息治疗、舒缓医疗)是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以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就这一议题,《三联生活周刊》自制了观察式纪录片《在52岁生日那天,我与生命告别》。

2024年深秋,我在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宁疗护病房与一位叫做米爱学的病人一起度过了她的52岁生日。两周后,她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与摄制团队共同记录下了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

故事中的主人公米爱学,在2017年确诊恶性肿瘤,经过与疾病反复多年的抗争,在2024年第五次入住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刚进入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非常紧张,米姐的状况不稳定,身体瘦弱不堪,医生预判的生存周期仅在两周左右。而她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和平和宁静的心态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意识到,米姐的困境,是无数癌症终末期患者家属的缩影。

——导演黄宛露手记

三联自制纪录片:


报名细则


/报名时间/
2025年11月5日-2025年11月8日
🎫/报名方式/
由于场地和拍摄的限制,本次活动有名额限制
👇报名人请填写以下信息👇
邮件标题备注【安宁疗护
发送至邮箱workshop@lifeweek.com.cn
我们将于11月8日(周六)通知入选者
请注意及时查收
1、姓名、年龄、籍贯、联系方式(微信、手机号)
2、您为何想参加本场录制?(多选)
□ 本人/家人正在或曾经接受安宁疗护
□ 医护/社工/心理/法律/保险/殡葬等行业从业者
□ 想提前为自己或家人了解相关信息
□ 对死亡教育话题感兴趣
□ 其他__________
3、您目前对“安宁疗护”的整体认知程度?
□ 完全陌生
□ 听说过大概
□ 了解基本概念
□ 给过家人建议或使用过服务
4、您最希望现场讨论哪3个议题?(限选3)
□ 疼痛与症状控制
□ 心理关怀
□ 家属如何开口谈“死亡”
□ 居家安宁的具体操作
□ 医疗决定(是否拔管、DNR等)
□ 费用与医保/长照险报销
□ 哀伤辅导与丧亲支持
□ 政策与法律权责
□ 其他__________
5、请提出您最想提问专家的现实困境和矛盾

保持期待,欢迎来玩!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62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