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11-06·阅读时长24分钟
今年这一年,中国电影频繁扬威国际,一扫之前多年的颓势。从年初柏林电影节上霍猛的《生息之地》获最佳导演奖,到威尼斯电影节上辛芷蕾凭《日掛中天》获最佳女演员奖,还有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赵箫泓凭《监狱来的妈妈》获最佳主角奖,每次获奖消息传来,中国观众都会表示祝贺,网上一片与有荣焉的喜庆祥和。
可最近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王传君凭《春树》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引发的舆论反应却要复杂得多,各种传言满天飞,网友们对这个奖项归属进行了多方面的质疑,其中还不乏阴谋论式的联想与指控。好好一个大奖,怎么会闹成这样?
阴谋论发酵全过程
事情的发酵,是从电影《春树》女主角白百何的一条微博开始的。11月3日晚上,白百何发了这么一条微博:“还能这么操作…”配上小猴子捂眼、捂耳、捂嘴的表情三连。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在网上立刻炸开了锅,因为白百何刚刚还在电影节上参加了影片的放映活动,在东京逗留了好几天,应该是要等待最后的奖项归属,于是这句话就被网友看作是在释放与此有关的信号,似乎是在表达对某种内幕操作的不满。
很快,网上就出现了一张被到处转发的言论截图,发言者和出处都已无法追溯,内容是这么一段话:“沪圈要求文晏把东京男主给王传君,否则日后不投资她电影。文晏是东京电影节今年评委,一部电影不可能同时获得东京男女主,白百合觉得不公,她是大女主,王传君戏份不到40分钟,挂件男主,戏份还不如女配刘丹。”
就是这么一段把白百何名字都打错了的话,对公众情绪起到了极其强烈的助燃效果,因为其中涉及资本运作、奖项黑幕,还有女性所遭遇的不公,同时合作的男性又得到好处。这几条问题,每一条都踩到了当今互联网上的集体痛点,引发舆论海啸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而且后续的一系列进展,还在不停地火上浇油。白百何11月4日被拍到提前离开日本回国,没有出席电影节闭幕式。11月5日,东京电影节举行闭幕式和颁奖仪式,《春树》获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则授予了《恒星的另一边》中的两位日本女演员。这下在很多人眼里,黑幕传闻似乎就得到了坐实,支持白百何的声音,和攻击王传君、文晏、电影片方以及整个电影节的声音,成了网上的舆论主流。
王传君领奖的时候应该已经知道舆论风向,显得面色凝重,他在获奖感言中表示:“我是一个配得感很低的人,我喜欢躲在团队的角落,我也不喜欢说很多话,成为焦点这件事会让我感到恐惧和压力。”紧接着他还着重感谢了电影里的两位女演员,“我觉得是白百何女士和刘丹女士她们高光的表现,照亮了在角落的我。能成为照亮别人的光是不容易的事情,感谢你们照亮了我。”
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张律,上台后也提到了王传君的表情问题:“王传君上来好像一点没有笑容。其实我也不太会笑,但今天努力地笑一下。”
这也许是我们所见过的最诡异的获奖感言了,领奖者没有什么兴奋和欣喜,更多的是尴尬和凝重。
颁奖结果公布后,网络舆论彻底乱成了一锅粥,又出现了很多更耸人听闻的传言,把更多人裹挟了进去。又因为群众对消息真假难辨,使这件事向着阴谋论的方向越走越远。
这时候,新浪娱乐的娱理工作室迅速联系上了评委文晏,让她回应公众质疑,文晏表示,那些传言都是无稽之谈,她都不知道什么叫沪圈,也从来没有在上海那边找过投资,整个评审过程都跟外界断绝联系,不可能接到什么电话。她还介绍说,今年的东京电影节竞赛单元,女演员的竞争非常激烈,远超男演员,以男演员为主的戏很少,全是大女主片。而且电影节主席一开始就跟她交代过,演员奖与戏份多少没有关系,主角配角都可以得奖。
本届东京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卡洛·沙特里安,还有评审团中的另一位华语电影人桂纶镁,确实都表达过相似的意思,今年男演员的选择很少,于是就让《春树》中的王传君凸显了出来。桂纶镁还对媒体表示,“王传君的表演非常安静内敛,却表达了很细微的情感,让我感到非常信服,所以我想我们都一起做了这个决定。”
这些回应虽然得到了一部分网友的理解,但另一部分网友并没有因此被说服。而且比起负面的传言,当事人解释的声量显得小了很多,于是现在网络舆论似乎就分为了两派,互相吵得难分伯仲,争议的漩涡并未平息。11月6日晚上,白百何在微博发文回应此事,把主要矛头对准了导演和制片人,认为自己被剧组孤立了,但并未提及王传君。她要表达的东西总算是比较明朗了一点,但也让事情的维度愈加复杂了起来。
真相至上,情绪退后
现在让我们平心静气地思考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然后就会发现,这是一桩典型的信息污染事件,真相扑朔迷离,几乎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于是所有的讨论都建立在猜测与道听途说之上。
首先,公开表示不满的当事人,发言过于笼统模糊,容易引发各种歧义,相关的猜测和传言都无法得到证实,等到后面再发解释已经为时晚矣;其次,电影只在电影节上小范围公映,参与讨论的网友几乎都没看过电影,更不知道那几位演员到底戏份多少,表演成色如何;再次,对于国际电影节的评选过程和标准,一般人也难以了解细节,只能连蒙带猜。
现在我也无法还原事情的整个真相,但以我对此类电影节的有限了解,还有对东京电影节过往资料的查证,至少可以澄清一些显而易见的误传。
比如有很多人根据白百何提前两天就发了那条微博,据此认定电影节奖项结果是内定的,被提前泄露出来了,这就叫黑幕。但长期关注国际电影节的影迷应该都知道,包括欧洲三大在内的这类电影节,奖项结果都不是在最后一刻才定的,组委会一般都要提前通知到获奖剧组,让他们留下来领奖,而没有收到通知的剧组,就可以先打道回府,不用浪费宝贵的时间。这和美国奥斯卡奖、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那一类将悬念保持到最后一刻,几个入围者坐在一排等待宣布最后结果的奖项,根本就是不同的。
认为同一部电影的男女主角不能同时获奖,这也是一个毫无根据的谣传,太容易被戳穿了。远的不说,2019年的柏林电影节,中国电影《地久天长》就分获最佳男女演员,王景春和咏梅一起领奖的照片,很多影迷现在应该还记得。东京电影节其实也有这样的先例:1999年,西班牙电影《天涯寻梦》,也是同时拿下当届的最佳男女演员奖。有了这样的例子,你又怎么能够说,王传君得奖是挤占了白百何的名额呢?
还有认为王传君戏份太少所以不配得奖的,其实也站不住脚。因为这个奖项名称就表达得很清楚了,是“最佳男演员”,而不是“最佳男主角”,名称里面就没有分主角配角,只要演得够出彩,戏份多少就没那么重要。这个也可以举出先例,而且也跟中国电影有关:2003年,霍建起导演的《暖》参加东京电影节,夺得当届的最佳影片大奖,同时得奖的还有参演这部片的香川照之。他是为中国影迷熟知的一个日本男演员,经常跟中国电影人合作,主演过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而《暖》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部大女主电影,整部片都是围绕李佳饰演的女主角展开的,男主角则是郭晓冬,但最后得奖的演员,却是片中的男二号香川照之。他在其中饰演一个生活在中国农村的聋哑人士,没有台词,完全靠肢体语言融入了那个环境,也征服了当时的评审。
或许又有人要说了,因为香川照之是日本演员,当然会受到东京电影节的优待。但是当我梳理东京电影节的历史,又分明感受到,这个电影节与中国电影人的关系,向来都是非常亲近的,一直都不吝给予各种表彰鼓励。从1985年成立至今,先后有6部中国电影获得过东京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大奖,有12位中国演员获得过东京电影节的影帝影后奖。毫无疑问,它是给中国影人发了最多奖的国外电影节。
其中,有好几次颁奖结果都在电影界传为美谈。比如张艺谋在1987年的第2届东京电影节获得最佳男演员奖。那时候张艺谋还是个摄影师,还没有当导演,本来是被吴天明叫来给《老井》掌镜的。但在寻找影片男主角的过程中,吴天明一直都不太满意,没有合适的人选,然后就看中了身边的张艺谋。张艺谋一开始是推辞的,觉得自己不是演戏的料,不敢演,最后推辞不过,才接过这个重任,在片中化身为西北农民孙旺泉。
片中他要做很多探井打井的体力活,有些场景看上去就很危险,他都亲力亲为,还展示出了一身的精壮肌肉,演活了这个不苟言笑、敢闯敢拼、情感内敛的汉子。电影拍成后参加东京电影节,那时这个电影节才刚刚创立,之前头一届甚至都没有设立演员奖项。所以张艺谋的这座奖杯,就是东京电影节历史上的第一个影帝奖,也是中国大陆男演员第一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得影帝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获奖后,张艺谋很快就调转方向,导演了《红高粱》,演戏天赋被丢在了一旁,后来只演过《古今大战秦俑情》的男主角。《老井》的导演吴天明,在张艺谋的导演之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也被称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路人和精神教父。
赵丽蓉在1991年的东京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奖,也很值得一说。赵老师此前主要是以评剧演员的身份为人所知,只是偶尔会在电视剧《西游记》、电影《红楼梦》中客串演出。1988年她首次登上央视春晚,但还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影响力。《过年》这部电影,是赵老师进入老年转型阶段很重要的一部作品,她在片中演一个大家庭的老母亲,当春节时面对一群子女回家所爆发的一系列矛盾冲突,闹得家里鸡飞狗跳,她会表现出心疼、隐忍和失落。
和后来大家所熟知的大开大阖式的喜剧表演不同,《过年》中的赵丽蓉展现了很多极其微妙的表情,需要一些生活经验才能看透那些表情都意味着什么。赵老师那时的演技,已经可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获得东京影后绝对实至名归,同时也是在昭告,她即将迎来自己的“国民奶奶时代”。
除此以外,朱旭和金雅琴这两位演员,也是进入老年后在东京获得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至高荣誉。还有2010年,王千源和范冰冰在东京分别获得影帝影后奖,让那一年的华语电影有了一个高光时刻。
不过也可以看到,东京电影节在华语影迷中的影响力,在这些年是在明显减退的。王景春和段奕宏的两次获奖,是离现在最近的表演奖,但是已经激不起太大水花了。在那之后,中国演员已经有8年没有在东京获奖了。按道理,这次王传君获奖,要么是作为时隔8年再次获奖的喜事被讨论,要么就是没有太多人关心,这都是可以想象的结果。可像现在这样被如此多的人当成靶子攻击,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造成这一奇观的原因,也许跟演员个人特质有关。王传君和白百何,在演员群体中向来都是个性鲜明的存在。王传君当年与捧红他的《爱情公寓》割席,在王家卫带领众星齐呼“我喜欢”时,独自发“我不喜欢”与之对呛,还有面对公众时的一些发言,都给人以清高、我行我素、为戏成痴的印象。白百何则是向来快人快语,有什么情绪都不藏着掖着,一点不怕得罪人。这些特质,都是当今内娱很欠缺的活人感,却也容易让他们的言行落入被公众审视的境地。
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要素是,白百何在当年泳池事件和隐瞒离婚事件之后,就因形象受损,从一线女明星的位置迅速跌落,这些年事业都没什么起色。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又慢慢意识到,白百何曾经的光芒是多么珍贵,她塑造的那些鲜活可爱的都市丽人女白领形象,后来几乎就找不到代餐了。而对她曾经的攻击围剿,以现在的眼光看,有很多都是出于对女性的苛刻审视,而且她受到的惩罚比起事情本身来说,实在是过重了。于是很多人对她都报了一份歉意,或是为其鸣冤叫屈,期待她有朝一日能够翻身。就在最近,白百何与张律导演合作,接连拍了《罗目的黄昏》和《春树》,在业界受到很多瞩目和好评,也被很多人视作白百何翻身的绝好机会。而一旦她得奖的机会落空,群众天然就会站在她那一边。
平心而论,王传君这些年的公众形象也挺不错。他演了一些广为人知的角色,比如《我不是药神》中有点蔫儿坏、深爱家人、充满求生欲的绝症患者吕受益;还有最近《南京照相馆》中,在忍辱偷生与觉醒反抗之间摇摆的翻译官王广海。虽然都是配角,却因人物的立体丰富而有着不输主角的感染力。如果不是白百何那条微博,王传君获奖应该也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事情。
但是当如前所述的所有这些因素混在一起,事情就变得无比复杂起来。到底孰对孰错,一时真是难以下判断。这里要声明一下,我以上所写的内容,也许会被人看成是为颁奖洗白,但我并无此意。我也知道,奖项背后存在很多人为因素,有很多可以运作的空间。尤其是这种小评审团制,就更容易出现偶然性的结果了。而且这次评审团的5个人,其中有3个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文晏作为制片人和桂纶镁合作过《白日焰火》,马修·拉克劳作为剪辑师长期跟中国电影人合作,其中就有和文晏合作的《春梦》,还有和桂纶镁合作的《南方车站的聚会》。这三位如果联合起来,当然可以极大地影响评选结果,具体过程如何,外人也许永远无法知晓。
所以我到底要说什么呢?我最想说的也许是,或许结论并不那么重要,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复杂。你看真相在风中飘,飘来飘去也落不到地上。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只能告诉自己,不要被轻易裹挟进去,不要投入过多的情绪消耗。
但这话可能也没什么用。从王家卫和年轻编剧的纠纷,到这次电影节奖项归属,都能引发这么大的舆论海啸,这明显是很多人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啊。行业黑幕、待遇不公、资本打压,触及的都是职场打工人之苦。他们也许都是在工作中有苦难言,只能找到这么一个情绪出口,来用力发泄一下。如果是这样,我也就不再劝大家什么了,理解万岁吧。
排版:小雅 / 审核:雅婷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62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