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速速
2018-02-27·阅读时长2分钟
日剧《四重奏》里说了这样一句话,“志のある三流は四流”,翻译过来大概是“有志向的三流是四流。”
这句话是对着剧中组成四重奏乐团的四位音乐家说的,他们组成了业余的乐团,认真排练,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商业演出,并各自通过其他方式支付日常生活开销。但很不幸,在古典音乐的行业内,他们都是三流的演奏家。对于音乐怀揣各自不同的志向的四位,也因为这份志向,在别人口中沦为四流。
古典音乐演奏和欣赏的群体相对封闭和固定,也因此更加残酷。听众有着极为挑剔的耳朵,一流二流三流,演奏水平几乎一听便可以立分高下。所以古典音乐演奏家无论如何无法像嘻哈歌手那样大声发问:谁决定我们是三流的
还真的有人决定。而且仿佛上天注定一般早已被决定了吧!艺术和体育真的是极为看重天赋的行当,有一天当你意识到,我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超过某某,那种绝望真是可想而知。
平昌冬奥会男子单人花样滑冰赛,日本选手羽生结弦蝉联奥运冠军,看了表演后感触颇深。有那么一件事,从爱好,到职业,到责任,到使命,再到生命,最后到自由……能拥有这样一件事的人实在太幸福。如果加上难得的天赋,这一过程甚至不用很长时间便可以体验,便是幸福之上的幸福。羽生结弦偏巧就是这样的幸运儿。
可惜冠军只有一个,人生并不友善,尤其对于那些“不幸运”的大多数,他们又该作何感想呢?
三流无法当世风光,无法后世留名,以此手艺为生甚至无法养活自己。问题是,当你发觉自己是三流时,该怎么办?是开开心心地成为一个专业的三流?还是变成拥有志向的四流呢?
现实中有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三流的事实,可以理解——要我们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尚且十分困难。在一条路上坚持的越久,沉没成本就越高,时间最公正也最残酷,倏然回首,发现多年来只有这一件事可以做到差强人意,要在这件事上承认自己是三流,过去的坚持算什么?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
某综艺节目中,汪峰回忆二十岁时的往事,他说相信自己可以写歌让所有人听到,但这个目标实在太远了。在建国门下了公共汽车,背着吉他,看着立交桥下车来车往,忽然意识到青春的残酷,那种难受无法言表,但在绝望中却坚定了信念。我其实特别感谢世间有汪峰这样的人,在你并不知道自己是一流、二流或是三流时,你还坚持吗?
汪峰的答案是坚持。剧中四重奏乐团的答案也是坚持,承认自己是三流的事实,开心地完成被人嘲笑的表演工作,同时仍然背负着落寞,坚持着梦想。看到最后,觉得无法放弃的原因,大概是远离梦想的痛苦要远远大于承认自己是个三流梦想家的痛苦吧
剧中的四重奏乐团取名为“甜甜圈洞”,甜甜圈是有洞的,洞是缺陷和不完美,但没有洞就不是甜甜圈了。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2人
无所住而生其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