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里的西
2018-12-15·阅读时长2分钟
我对中文“厉害”的这种感觉由来已久,从来不觉得语言浅薄,会用语言的人简直是新世界的统治者。一来是它左讲左对右讲右对的博大精深的辩论精神;二来是比喻,比喻真是个要不得的东西,它能使你沉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托马斯不就是着了“比喻”的道,被特蕾莎给“束缚”了吗。好比“寒风如刀割”,这真的是个很厉害的比喻句了,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刀割”的寒风,就不要用这种夸张的比喻了,真的很“调侃”。
近来对一个简单名词的背后产生大兴趣,大概是在培养研究的精神。现在的我们都是浅尝遏止,或许都没有“浅尝”,远远看一眼就说“啊,我知道了。”21世纪我们个个都是天才,我对网络上一山比一山高的舆论真是费解,“敢问您真的是了解了前因后果了吗?您嘞!记者都还在调查,您在这高谈论阔啥?谁还不会说话咋的了”
朋友说我不爱表达个人意见,我心想“我啥都不了解,我能说出个啥,侃大天我口渴。”
关于“奥运”,它真的一点都不久远,那是最成功的集体记忆啊。十年,这个节点看到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平行世界。我印象里的奥运和书里的奥运是平行世界的奥运。原来平行世界真的存在。因为人的认知有限啊。
“奥运”不是一个词,关于它的故事要从准备申奥开始算一直算到2008年8月18日,或许一直算到今天,那些隐藏其后的故事都散落在风中。“答案在风中”
2008“戏剧性的一年”,我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也知道2008年并不简单,有很多事,天灾、人祸都在这一年发生了。记得当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金晶用身体护住火炬,我只记得这是件令人动容的事。可当时我不会问,为啥她护火炬?传递时为啥会发生暴乱?国外对中国举办奥运是什么态度?他们为什么不认可?可能今天读完这个纪实,我有一点点基本概念。
把奥运政治化,真是一件不符合国际常识的事。可是这是我们的常识。中国的常识和国际的常识差别真是太大了。举国体制,这应该是国际上对我们最大的不满了吧。“西方人的认知体系里,首先假定人是自私的,是逐利的。那么OK,它所设计的社会制度,承认并维护人的隐私,人的财产,人的利益;而在儒家思想里,则假定人是有道德的,是“修身”的,是“不言利”的。这并不是以真实的人性为出发点,所以,东方文明让人的生存更复杂,更暧昧。”这是基本常识的差距啊。
真的细思极恐,我们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不了解,再回过头看,都不见得缕清,何谈像圣人一样可以预估自己的未来。你真的对你身边的一切了解吗?你能接近他的本质吗?很难,中国真是个极度复杂的国家,你要了解她,才能下结论。可惜我们绝大多数不了解。
再者面子是在这本书里,我突然有点感觉的中国文化。怎么说呢,可能太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是我们个人的毛病,毕竟这个国家的传统就是这样。身在其中的你还想摆脱?我们的文化有一种就是做戏,就是形式主义,这个从建国到今天没有变过。《中国人德行》里这样说到——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具有强烈的做戏的本能。
语录分享——
在当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中国历史的朝代只有两小段:前唐和晚清。找寻自信力之时,提及前者;感受屈辱之时,念及后者。
发表文章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人
大碗今天吃了sha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