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庆春
2020-02-20·阅读时长6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杜庆春。我们上节从年轻人这个概念来聊了新好莱坞具体的电影和导演,接下来我会从另一个很有趣的角度来讨论新好莱坞电影。
1967年,出现了一部非常著名的标志性作品《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有的会把它翻译成《雌雄大盗》。在1969年,又出现一部很著名的电影《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在相距时间不久的几年里面,有这么两部对于美国电影史,甚至对于世界电影史都产生了影响力的作品,而二者都是根据历史上真人真事改编而来,而且其中的真人都是美国历史上很著名的罪犯。这些电影人选择犯罪分子来做自己很重要的表达载体,这本身是很有趣的。
▲《邦妮和克莱德》海报
首先我们从《邦妮和克莱德》开始聊。这部电影其实带有很强的欧洲电影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是电影语言上的味道,它还有很多和欧洲电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知道法国电影新浪潮中有一位著名的导演戈达尔,戈达尔很重要的第一部长片,也是电影史上非常伟大的作品就是《筋疲力竭》,《筋疲力竭》讲的就是小偷的故事。当然拍罪犯的生活其实在电影史上一直都有,但是把这种青春叛逆和罪犯的生涯、犯罪的过程结合呈现出来,是带有战后很强烈的一种反叛意味的。《雌雄大盗》的导演是阿瑟·佩恩(Arthur Penn,1922-2010),很有趣的是原来这部电影本来就是想找戈达尔来拍,但是戈达尔想把这个片子改到日本去拍摄,当然制片人、投资方不同意,后来才找到阿瑟·佩恩导演来拍摄这部作品。这也是阿瑟·佩恩最著名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属于整个美国电影史非常重要的作品,如果从我个人来判断的话,它应该也是新好莱坞整个阶段里面拍摄的所有电影中间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可以放在前三位来讨论。
我们简单来介绍一下,这部作品拍摄了一个1930年代的故事,但是很有趣的是从电影的一开始,它的镜头一出现,整个战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对人的窥测感,对人的呈现感,那种气息就扑面而来。变焦的推摇镜头对人的那种观测,凸显了一种欲望,以及人的自身的压抑和潜在的反叛性。我想有兴趣的朋友来看这部作品的时候,肯定会瞬间就会被这种气息所打动。
这部电影有一个社会的背景,它是讲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大量的破产农民和银行的关系,这两个罪犯不断地从银行抢劫,然后一路逃亡,最终被警察射杀的故事。但是这个电影最有魅力不是它的犯罪过程,它不像《碟中谍》《007》这样的动作片,让我们被其中的犯罪过程所吸引,它里面最强的是写欲望。而它对欲望的呈现带有很强烈的精神分析的色彩,就是男主人公在隐喻性上被呈现为是一个性无能的状态,但是他充满了男性魅力,他使用的手枪就好像成为了某种象征,整个电影在这样的一种有趣的心理结构,或者说精神结构的运作下进行。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男性抢劫犯,吸引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成为他的搭档,后面他们还吸收了一个善于修车的小伙子作为助手。片子的结尾是男女主人公被警察射杀,那个场面也是电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场面。两个人的身体在射击下的那种抽搐、扭曲的呈现,可以用暴力美学这个词来描述。
《邦妮和克莱德》这部电影非常有价值的地方,就是用亡命之徒来呈现了生命极其美好的主题,男女主人公都在寻找让自己像烟花一样璀璨绽放的这么一个过程,但是他们采用的是一种犯罪的方式。当然他们的犯罪是有某种道德底线的,片子中间他们尽量地避免去滥杀无辜,他们打劫的是银行,他们与破产农民依然有非常好的关系……这肯定是为了找到某种道德的平衡感,但这个片子的最重要的表达、快感的来源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面去追寻自己生命的盛开。非常有趣的一点是,不论男一号和女一号都有着非常性感的标志性的形象,但是在这个片子实际上几乎没有呈现任何的性行为。恰恰是因为这一点,使得这个片子变得更加诗意化,更加超脱了人的基本肉欲层面,它的快感、它的美感来源于一个更加诗意的东西。这个诗意的东西在生命的逃亡过程中间,又和死亡主题相关联。其实他们在逃亡的过程中,生命最温暖的瞬间恰恰是死亡要来临的时候,而死亡的过程又被这部电影呈现为一种令人震撼的带有美感的过程,这是这部电影在电影史上非常有价值的地方。
▲《邦妮和克莱德》剧照
我刚才说到这部电影的诗意,展现死亡的那种感受,我想补充一点,就是有很多影迷喜欢讨论这部电影里面的一些穿帮镜头,这些穿帮镜头其实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在看的过程中应该都不会发觉到。而我自己其实对片子中间的一个穿帮镜头会产生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片子中间有一段是邦妮和克莱德一伙人,在路上偷了一辆车,然后打劫了一对情侣,他们把那对情侣“囚禁”在自己车上。那一辆车上既有犯罪团伙,也有像被绑架的一对情侣,他们一路上就开始聊天,之后镜头跳出来,拍这辆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一个全景远景的镜头。但是你仔细看,这个远景镜头里面,那辆车里面除了司机以外空无一人,原来上个镜头应该还是欢声笑语的。这应该是一个补拍镜头,后来被剪进去了,但是我看到这个镜头时反而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就是这辆车像一辆幽灵车,预兆了影片的结局是死亡。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怎么看都不显得过时。
接下来我们聊第二个用真实的罪犯故事来改编的片子,就是1969年的《虎豹小霸王》。这部片子在商业上也非常成功,是1969年美国的年度票房冠军。但这部片子和《雌雄大盗》相比更通俗化,更商业化,它不像《雌雄大盗》那么有革命色彩和某种艺术上的探索性,它中规中矩地讲了一个也是以抢银行为主的一对男性罪犯的人生故事。对于这部电影,我只想跟大家强调两点,一是它在人物关系上添加了一个女性进来,两个男性爱上了同一个女人,这个故事在很长的段落里面展现的是三个人的关系,他们从美国甚至到了玻利维亚,到了南美洲。片子结尾是这个女人离开了他们,然后这两个男性留在玻利维亚,最后被当地的警察赶到,包围,然后射死。
在这个相对比较通俗的故事里面,其实隐约地呈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就是保罗·纽曼(Paul Newman,1925-2008)和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1936-)这两个超级大帅哥之间的情感。最后这两个男人在一起充满深情的死亡也是电影史上非常深刻的一个结局,他们的死亡也是被乱枪射死。这种伙伴电影可能开启了某种男性情感表达的大幕。
▲《虎豹小霸王》剧照
另外,这部电影在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大家如果对电影有更深的兴趣可以去研究一下,影片很重要的一点是运动镜头的使用,而这其实是和战后欧洲带来的那种手持摄影方法是有关系的,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电影语言发展脉络的传承。
我选择这样一个小小的视角跟大家分享,实际上是想说,一个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的时候,总是会让一些以前不能被呈现或者不能被如此呈现的历史题材被再度地表达,或者用一种新的方法去表达,所以有一句经常说的话,“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一个时代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的时间点上,总有一种力量要利用一些历史人物进行借题发挥,利用一些历史上家喻户晓的罪犯进行重新地改写,重新地塑造,重新地去呈现某种新鲜的主题,对人的思考等等。
下一节,我想把最后要讨论的两部电影放在一些非常年轻的创作者的电影表达上,其中有些人成为了破坏者,有些人又成为新的商业标准的构建者,这也是新好莱坞电影的有趣之处。
(知识卡片文字资料来自后浪出版公司《闪回:电影简史》)
欢迎转发分享海报
与更多热爱电影的人
重返影史高光时刻
发表文章5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95人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副教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