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发刊词】(上)侦探推理小说是什么?

作者:卢冶

2020-09-10·阅读时长5分钟

35658人看过

【发刊词】(上)侦探推理小说是什么?

25.0MB
00:0018:10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辽宁大学的卢冶。

去年,我有幸在中读开了《侦探小说面面观》的小课,很高兴现在能有这个机会,用大约60讲的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

点击上图跳转收听《推理小说面面观》

所有专业课的开头,主要就是解决两个经典问题——“是什么?” 和 “为什么?” 我们今天先来聊第一个话题,什么是侦探推理文学?

如果要从稍微学术一点的角度来谈这个话题,我们先要看它的属性分类。也就是说,要给侦探推理小说一个坐标,一个定位,看它在文学领域当中是什么位置。很显然,它是类型文学的一种。所谓类型文学,其实也是我们所说的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科幻、武侠、言情、校园等等,跟纯文学相比,这些体裁的特点是主题的模式化和情节的套路化,之所以特别叫它们类型文学,是因为通俗文学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发展得更为迅速,像细胞分裂一样不断繁殖分解。

类型文学在我们的一般观念中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其实,雅俗之间的界线总是在变化。我们知道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高级的是诗歌,文章其次,小说是最俗的,到了近代,引进西方观念之后,小说地位才上升变成文学界的老大。今天我们要讲到的侦探推理也是这样:你说它大俗,它有大雅,你说它雅,它还是很俗。比如,最早写作侦探小说的美国作家爱伦·坡就是一个打开西方现代文学局面的重要人物,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的名著《罪与罚》曾经也被认为是侦探小说的一种,阿加莎的作品,被认为跟莎士比亚之间有深刻的传承关系,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文学的雅俗标准具有相对性。而且在当今的文化研究这个学科领域,比起纯文学,通俗文学更容易成为话题,因为它要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所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城市,在某一个时间段突然流行起什么样的类型文学,这个现象对于分析社会变化来说,很值得研究。推理也好,言情也好,这些模式化的情节背后,是有社会象征意义的,比如后面我们要谈推理小说的空间符号如何反应了不同国家的文化性格。所以在大学的人文学科里,有一个专业方向,叫大众文化研究,专门研究流行文化,它对于任何一种类型文学,不仅是抱着娱乐的心态去观看,而是跳出来,看它们背后的东西。


被认为是侦探小说鼻祖的美国作家爱伦·坡

知道了类型文学的定位,我们再来看侦探推理小说的定义。

提到福尔摩斯,东野圭吾,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还有今年大火的网剧《隐秘的角落》,你可能非常熟悉,但如果要说,这些角色,作家和影视作品在文学史的定位,他们讲的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故事,不同的人可能就有不同的答案。为什么?因为称呼太多。请问你是否能够分得清侦探小说,推理小说,解谜小说,犯罪小说,悬疑小说,惊悚小说,警察小说,刑侦小说,公案小说,公安小说,等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呢?普通读者会说,我不管这些杂七杂八的名称是什么,我只要看故事看得过瘾就行。虽然我也不赞成大家在名称上纠缠过多,但是专家也好,路人也好,对于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很多误解和争议,很多时候,都来自于概念上的偷懒。比如有人觉得,侦探小说就是讲暴力犯罪,讲杀人放火。

但是其实侦探小说真正的内核,并不是社会案件。在这个专栏中,我给出的标准名称是“侦探推理小说”。为什么要用这个比较啰嗦的提法呢?因为我想要强调在这个文学类型当中,最核心的两个特征:侦探,是个主体,推理,是个动作。谁做了什么,一个事件的基本单位就成立了。谁做了什么引发什么后果,一个情节的基本单位就成立了。

在这个基础上,再给出一个相对简要的界定,所谓侦探推理小说,是以在情节中设置谜团,展示推理过程并提出解答,从而带给读者智力上的满足感的文学类型。

这个界定一提出,显然就排除了犯罪小说的概念,比如你在生活中丢了一支钢笔,你用推理的方式找到了它,这可以说是推理小说,不必涉及犯罪。但是,这是不是侦探小说呢?其实从讲故事的学问,也就是术语称为叙事学的角度来说,侦探是个主体,但他不一定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它是什么呢?是一种叙事的功能。所以侦探小说,并不一定要出现社会职业意义上的侦探。比如有一个日本作家叫青崎有吾,他写几个中学生逛庙会,发现每个摊位找的零钱都是钢镚,就觉得有问题,雄辩滔滔地写了篇推理故事。这其中,相当于侦探角色的是一个中学生。其实侦探角色不仅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化为任何形态包括非人类,甚至于表面上没有哪个明确角色负责去解谜,但是故事当中,有一种顺着谜团去解决问题的欲望或者力量,这都可以称作为广义上的侦探故事。比如说日本作家连城三纪彦和阿刀田高的很多作品都是没有侦探的侦探小说。

接下来,我们再看,侦探推理和悬疑小说,惊悚小说等等类型的区别。

侦探推理小说中,必然有悬疑,但是有悬疑的并不一定是侦探推理。因为,这个故事中,可能没有解决这个悬疑的动力,或者探索谜团并不是故事情节的中心,它可能是惊悚小说,可能是欧洲近代文学类型的哥特小说,也可能是某种现代先锋文学比如后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比如英国文学史上的名作《螺丝在拧紧》,比如著名的电影《闪灵》,都是讲在一个大宅子里,有莫名其妙的气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充满了悬疑,但是你找不到确切的答案,没有凶手,甚至于这个谜本身是什么都很难定义,这是典型的悬疑文学,或者叫心理惊悚文学。

库布里克的经典作品《闪灵》

再举一些先锋文学和后现代文学的例子: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有一些年轻的作家,比如余华,莫言,格非,马原,王安忆,苏童,多多少少都借用过侦探小说的方法去写作,但是,他们的作品,是有意打断了侦探-推理-答案这个完整的链条,丢三落四,缺这少那。因为他们的意图,并不是通过解答谜题,带给读者智力上的满足感,而是披着侦探小说的皮来挑战文坛,进行一种全新的文学实验。

至于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现代的刑侦小说、公安小说,从广义上来说,都可以归到侦探推理小说的旗帜下,但是,这当中存在着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会在正式的课程当中具体谈到。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小结一下,一个最基础的完整的侦探推理小说结构,其实就是一个问答结构,就是有谜题,有运用推理的方式去解谜的过程,最后,要有答案,哪怕是开放性的答案。比如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故事,里面还包含了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有谜团,有解谜的人,有意料之外的凶手,这大概是古代文学中,最接近现代侦探推理类型的故事了。

好,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我们来看“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侦探推理小说,这种文学究竟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收获和启发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说。

欢迎分享转发

与更多人一起

共赴推理盛宴

文章作者

卢冶

发表文章95篇 获得25个推荐 粉丝633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卢冶·推理的盛宴

与侦探一起发现60次在场证明

43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6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