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张亚东:年轻人的专业程度已经很高,而主流评论还停留在情怀里

作者:孙若茜

2020-10-09·阅读时长4分钟

328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317个字,产生3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张亚东说:“歌词和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歌词是要跟你沟通、分享,音乐是我带你去一个你没去过的地方”(李骁 摄)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乐队的夏天》和去年的感觉差别大吗?

张亚东:感觉上不一样,因为第一次总是没法替代。每个人在拍之前都不知道剪出来的会是什么,大家的表现都比较自然,估计乐队也没想到节目播出之后会带来那么大的实际收益。今年就不一样了,该防备的有所防备,该表现的也知道怎么表现。差别是一定会有的。

三联生活周刊:对你来说,“该表现的也知道怎么表现”的乐队还是可爱的吗?

张亚东:当然,站在舞台之上,众目睽睽,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也可能会被认为这是一种深沉的表现。在我的印象中,玩乐队的,都是那种有型、有样、有态度的人。尽管大家的切入点都不一样,有的注重歌词意涵,有的注重音乐性,有的注重外形妆容……都没问题,都可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现是沟通的基础,这很重要。唯一的问题是,这毕竟是一个节目,节目当然想呈现乐队的多样性,而让两个风格迥异的乐队在一起PK,决定胜负,这完全不在相同的理念和标准里,拼的就只能是运气了。所以刘昊说参加节目像是过了一个乐队的夏令营,这就是一个游戏,输赢都不必认真。

总的来说,大家还是比较容易接受歌词的信息,愿意听故事,因为那个是最直接的。故事和故事交集重叠的时候,会更容易打动人。注重音乐性的乐队目前看来依然是属于小众的。就个人趣味来说,打动我的音乐有很多,而歌词寥寥无几,我觉得大多数歌词都很虚伪。所以当大多数人说歌词的时候,我就故意说音乐,毕竟节目叫“乐队的夏天”,又不是词队什么的,音乐还是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尽管它好像比较抽象,但它其实是非常非常真实的东西。

文章作者

孙若茜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34个推荐 粉丝708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我们那些不足挂齿的忧伤

乐队从哪里来

1953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