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舞台上的Fleabag,快乐地当着现代女性

作者:安妮

2020-10-09·阅读时长5分钟

127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83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BBC剧集《伦敦生活》(第一季)剧照

1996年,美国剧作家伊娃·恩斯特(Eve Ensler)在纽约外百老汇演了一出自编自导的独角戏。剧本的名字叫《阴道独白》,内容基于对200多位不同群体妇女的采访。1999年起,排演《阴道独白》并在情人节当天上演,成为了百老汇的保留节目,到现在,这部作品依然是各国妇女反抗性暴力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时过境迁,在今天的观众看来,《阴道独白》的革命意味和口号式独白早就不新鲜了,演员每晚要说128遍“阴道”这个词,也不再是了不起的噱头。这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女性主义的发展。2013年,才华横溢的菲比·沃勒-布里奇(Phoebe Waller-Bridge)自编自导的独角戏《伦敦生活》(Fleabag)在当年的爱丁堡边缘艺术节引起轰动;2016年,同名BBC剧集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热潮;2019年,独角戏回归外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并被制作成高清戏剧影像全球发行,都一票难求。

终于有一部新作品,远离苦大仇深的沉重呐喊,用喜剧的形式,将当代女性的新困境倾倒在观众面前。

前几天,《时代》公布了今年的“TIME100”,有15位艺术家入选2020年全球最有影响力人士名单,菲比是其中一位。她生于1985年,同时拥有演员、编剧、制片人等多重身份,除《伦敦生活》外,2018年首播的编剧及制片人作品《杀死伊芙》也是现象级爆款。

很多观众认为《伦敦生活》不是个好译名,对于一部喜剧作品来说,这样的译名显得过于清淡。原剧名Fleabag,也是女主角的名字,在辞典中的释义包括“肮脏的睡袋”“廉价的旅馆”,引申为“邋遢不堪的人”。菲比希望观众在进场前获得较强的暗示,每个人的生活中可能都有一个“麻烦精”——看到Fleabag这个词就会想到他/她。


独角戏版《伦敦生活》剧照

BBC版剧集是一部围绕女主角展开的生活秀。剧中,菲比饰演的女主角经常跳出剧情,面对镜头说出角色内心的画外音,这种间离的设计具有“剧场感”,因为多了一层媒介,我们并不清楚她是在对观众还是对自己说话。比较来看,独角戏版给人的最深印象是简洁。舞台上只有一个表演区域:黑色的幕布前摆着一把红色椅子。演出过程中,菲比绝大部分时间坐在椅子上说话,偶尔站起来,把椅子作为支点进行表演。

独角戏的开场是女主角的一次面试。因为社会性骚扰事件频发,面试公司“几乎没有女性员工”,面试官表示“想招能够适应竞争环境的人才”,但实际工作不过是“归档”“更新网站、偶尔发条推特”。只有声音、并未露面的面试官借冰冷的岗位要求道出社会对女性的偏见,譬如防止性骚扰事件的方式是尽量不聘用女性员工、对女性抗压力的想象局限于简单的工作内容。与以往的多数女性主义作品不同,此时的女主角并未表现出对这些偏见的敏感,她夸张地顺应面试官,赶路太热了,她想脱下一件衣服,因为忘了只有一件上衣,她的内衣暴露在面试官面前。

故事在这处误会发生的时刻被打断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女主角用多个存在微弱联系的事件串联起一系列生活困境:最好的朋友意外死亡,看似忠犬的前男友不再回来,经营的咖啡馆半死不活,与父亲和继母关系紧张,无法建立与女强人姐姐的相互理解,备感对异性生理性依赖的困扰……有时候,语言比画面更能创造想象空间。在这样一出喜剧中,独白意味着“心里话”,台词全都大胆又没节操,调侃女主角自己的一桩桩糗事。表面上看,它是一部爆笑喜剧,故事是虚构的,观众大可以肆无忌惮地嘲笑台上的人,她坦诚又私密地不断消解女性焦虑。不过,这种极端消解,又怎么能说不是对女性主义的怀疑呢?

文章作者

安妮

发表文章1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300人

每天过得都一样,偶尔会突发奇想。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我们那些不足挂齿的忧伤

乐队从哪里来

1953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