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冬婷
2018-02-05·阅读时长1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981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天价”换来的最牛小学
“现在炒得沸沸扬扬的‘天价学区房’46万元一平方米,听着挺吓人的,不过我都麻木了。我那间平房要卖也得这个价了,我还不想卖呢。”皮诺是过来人,她前年用每平方米11万元的价格——那时候看也是“天价”——买下了西长安街附近四合院里的一间15平方米小屋。虽说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但她一点也不后悔,孩子从最差学区的‘渣小’,一步到位,成了全北京“最牛小学”实验二小(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她回头看这个过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真是步步都踩在了点上,简直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和皮诺约时间只能见缝插针,她是全职妈妈,要赶着收拾家务和接送孩子的空当。我们在她租住的小区楼下见面,这里离学校就100多米,她和儿子手拉着手就走过去了,也是为了让他每天能在家多睡会儿,赶上刮风下雨也能舒服点。“儿子每天上学高兴得不得了,家长受点罪就受吧,择校是无怨无悔的。”皮诺说,她张罗买学区房也是无奈之举。早几年她根本没考虑这事,老公单位有共建,也托了关系准备了20万元赞助费要上某某小学。没想到2014年初收到通知,共建取消了,走条子也不允许了,而孩子第二年就要上小学了,这意味着只能被动接受划片。他们家住丰台,对口的小学很“渣”,小升初更没有什么好的选择,觉得特别气愤、无助和恐慌。哭也来不及了,只能马不停蹄地看房。当时新闻里铺天盖地说要均衡教育资源,皮诺想着,最好的资源在西城,均衡也应该是西城首当其冲,加上老公单位也在西城,她就奔这边选了。起初打算凑80万元作首付,在差不多的学区里买一套能住的房子。但是看了一圈发现,西城楼房房源可选择得很少,看得上的怎么也得四五百万,买不起;能买得起的又看不上,都是些“老破小”——或者户型不理想,或者隔音效果不好,或者挨着垃圾场,老旧的程度让人绝望。她意识到,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通过买楼房来择校是不现实的,于是转而考虑买平房,先落个户口再说。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46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