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老师
2018-02-05·阅读时长4分钟
我是一个慢半拍的人,《无问西东》上映已经有些时日,各种影评和热度文章大浪淘沙,千帆已过。我才姗姗来迟提起兴致,好好看了一回电影。
很多人议论影片技术层面的问题,于我而言,电影也不过是艺术表现形式。褒贬种种,都敌不过影院中的两行热泪。短短138分钟,眼前心底,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有很多想说的话。既然作为归国的留学生,思来想去,还是写写跟留学相关的故事。
前阵子,知乎上有个问题被炒得火热“将军墓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是病态社会的体现么?”又过不久,谈话类节目《十三邀》许知远与马东的一期节目引燃了群众关于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下,要不要像许知远们成为那些所谓的百分之五的人的讨论?
像大部分网友一样,我曾一度也在许知远和马东之间徘徊站队,直到电影中那一幕给了我一些答案。沈光耀在抗战时期随着西南联大来到云南,在简陋的教室中学习。茅檐低小,怎敌得过滇中的雨季。风雨中夹杂着读书声,书声渐小,雨声渐大。直到沈光耀推开窗户,雨声从耳旁钻进心里。老师黑板上写着:静坐听雨。 屋外,是学生们冒雨训练的呐喊声,风雨已来,去日无多。
现在想想,我已经很久没有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而从心底里快乐了。我看着周遭的朋友,留学在外多年,一步一步地被物质裹挟成为一个个精致崭新的假人。记得前两天看到朋友圈,一位朋友从世界一流的名校毕业,一路忙着创业奔波,他截了一张自己和朋友的聊天记录,对方发了一张自己法拉利的新车,朋友艳羡不已。
我记得顾城曾经这样质问过“你们人类,为什么喜欢那些闪耀的,惨白的,假的那么彻底的破烂?”我从不否认物质在工业革命之后,在一个良性的经济社会中所存在的巨大意义和价值。但是,我理解顾城的质问,我更明白电影中老师黑板上的那四个字的深意“静坐听雨”。那一场雨,在那一天,那个动人的时刻是带着温度的。那是对生活的温度,对自己的温度。
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不要一直往前走,不去顺着别人的目光,希望博得那些令人艳羡的虚荣。去为自己活,活在生活中,活在真实里。就像沈光耀的妈妈说的那样:我希望你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为你自己。我们祖上什么荣耀不曾享用过,不过是虚幻一场。我希望你能为自己,享受人生乐趣。
朋友圈有一篇文章大热,大意是父亲在国内开滴滴,儿子在美国买玛莎拉蒂。很多留学生抱怨这篇文章在抹黑这个群体,可想来,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这样的可怜人,为了那些闪耀的,假的虚荣,丧失了自己的温度,丧失了真实的自己。或许,从今天起,你可以走出商场,打开车门,去“静坐听雨”。
那么,什么又是真实?那种不悲不喜,内心圆融的宁静到底是什么?我曾经一度苦苦追寻。我们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所谓的未来谋划着。一上高中,有目的地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公益组织。自小学习马术,高尔夫。我们给自己制定了极度严密的计划,高二托福破百,高三SAT 破1400。我们要确定自己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我们要让自己成为想像中的那个人,那个可以凭借着这些背景跻身进入世界一流名校的人才。
我的很多朋友,大学期间兢兢业业地学习,不择手段地保住完美的gpa,寻找实习机会,只为了可以在毕业前夕拿到大投行的offer。这股风气极度盛行,甚至衍生了许多教你进投行的课程生意。我看着他们中的许多人带着金闪闪的履历,旁人艳羡的目光,拿着丰厚的酬劳,在那些看似上流的酒会里穿梭,我想起那个曾经和我坐在地摊撸串的他,那个围着围巾吹着鼻涕泡的她。在这样一个星辰瞬变的时代里,那些曾经的我们已经死掉了,就像不曾存在过一样。
我祝福他们,可是,总缺了点什么吧?缺了点人味儿。我们太忙了,我们知道所做一切,是为了这样一个可喜的成果。我们知道,一所名牌大学的文凭会让我们在接下来的职场生涯,如有神助。我们知道,金钱在年轻的时候,带给我们的欢愉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只是,回头看看这部影片,看看梅校长与吴岭澜的那段对话,你是否会愿意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
梅校长说“你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一种麻木的忙碌、踏实中,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你的那些悬梁刺股,多年的苦读是否会给你带来这样的,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平和与喜悦?不去迎合时代,不坠落在那名利的深渊。我们努力进入一所顶级的学校,为了什么?我们不标榜自己作为象牙塔的角色,去站在道德制高点精英主义的立场上大聊民间疾苦。但我们也不要去成为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活得应该有点人味。对自己,也对别人。
像电影中,张果果的努力,沈光耀的努力,李想的努力,陈鹏的努力。“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为了那些可以看见每一天阳光的人们,去勇敢地面对自我的真实。
我无法忘记电影结尾,那群星闪耀的时刻。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徐志摩、孙立人、冯友兰、钱穆、蒋梦麟、杨振宁、马约翰、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陈省身、华罗庚、穆旦、闻一多、陈寅恪、袁复礼、邓稼先、蒋南翔。
我看着他们生平的简介,泪水湿了眼眶。那是一个苦难的时代,那也是一个熠熠生辉的时代。恍惚间我发现,脚下路是天涯路,眼前人是梦中人。我们离他们如此的近,亦是如此的远。在这样一个时代,感谢这部电影,让我回头看看自己正在走的路。就像片子开头,张果果的独白“如果提前了解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我无需勇气,我要带着最平和的踏实与满足,向前走。
人生数载,黄粱一梦。但求无悔,无问西东!
发表文章17篇 获得37个推荐 粉丝186人
诗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