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怡
2018-02-0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69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7月24日,经过专家现场探查确认,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海洋蓝洞为“三沙永乐龙洞”,其被证实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图为龙洞航拍图片
)
“四金镑号”(Four Quid's)这个船名乍听起来颇有几分复古色彩,它使人想起海盗的宝藏、加勒比海上的冒险或者画有骷髅头的“快乐罗杰”(Jolly Roger)旗。可惜的是,这条班卡型渔船(Banca)最拉风的地方也只有这个名字——它的全长只有10米左右,宽1.5米,由一台柴油机驱动,最高时速不超过10节(18.52公里)。菲律宾渔民在船舷两侧加装上向外伸出的稳定支架,两只救生艇就随意地固定在支架上方。当地人将这种正面外形张牙舞爪的渔船称为“螃蟹船”,搭乘它在近岸水域游逛一番是许多来到菲律宾巴拉望岛的游客都会选择的消遣。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班卡船的吃水太浅,遇到大风浪恐怕会被掀翻。
这是南海仲裁结果公布后的第13天,我和同事黄宇在巴拉望岛西岸的奎松市辗转找到的唯一一条出海船舶,便是这艘外形可疑的“四金镑号”。两个星期前,《纽约时报》记者赫海威(Javier C. Hernandez)从苏比克湾雇用高速游艇“伊斯拉号”,完成了一次进入黄岩岛海域的航行;但以中国人的身份在菲律宾从事如此冒险的行动绝无实现的可能。最终,在当地华侨的热心帮助下,我们找到了“四金镑号”胆大妄为的船主和轮机长,并在他们的配合下躲过了菲律宾海警的盘问,这才在7月25日正午驶离了马拉努特湾的阿方索十三世码头。只不过,租船服务并不包含床位费——我和黄宇必须裹紧救生衣,匍匐在露天驾驶台后方窄小的平台上,依靠头顶张起的塑料布天棚来遮挡雨水。平台下方胡乱地摆放着淡水桶和燃气罐,船员就在燃气罐旁抽烟。
这并不是一段舒适的旅程,但足以令我对南海问题产生足够新鲜的观感。从马拉努特湾到南沙群岛南端的舰长暗沙(Royal Captain Shoal)航行时间约需10小时,其间并无任何奇遇,只有单调的深蓝色海水、从未停歇的海浪和时断时续的阵雨。地图上笔直的领海线、专属经济区(EEZ)范围乃至九段线在这片深蓝之中不会有任何标识,远没有那么泾渭分明。我想起了“海权论之父”马汉在他那大部头著作开篇的描述:海洋就像“一片广阔的公有地,人们可以在其上自由穿行”,但不能在此居住、耕种或建房,也不能确实地占有它。海洋只是一种交通介质,使人们得以从一片陆地抵达另一片陆地,并完成商业和军事力量的远距离投送。
发表文章19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498人
身与名俱灭、江河万古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