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怡
2018-02-05·阅读时长3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006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日落时分在马尼拉湾海滩欣赏风光的市民和游客。1898年在这里爆发了19世纪最后一场大规模舰队会战
)
从空中俯瞰马尼拉是一种相当令人震惊的体验——尽管这座在“二战”后彻底重建的城市忠实地模仿了美国的大都会(Metro)理念,并以619.5平方公里的幅员和1288万的人口高居亚洲城市排行榜第7位,它在外观上依然显得凌乱不堪、缺少规划。外观庄严的美国大使馆和肯尼迪总统曾经下榻的马尼拉宾馆、作为历史纪念地的黎刹公园以及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圣奥古斯丁教堂散布在邻近马尼拉湾的黄金地段周边;在它们南面,马卡蒂市(Makati)那些现代化的巨型购物中心和酒店仿佛是随心所欲地被安插到了现在的位置上,其间的空隙则被火柴盒般的陈旧楼房和肮脏潮湿的贫民窟所填满。在交通高峰期,靠近马尼拉湾的幽雅棕榈树大道会被三轮摩托、货车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的“吉普尼”小巴(Jeepney)填充得严严实实;几乎没有任何一条环形道路系统或者立交桥来疏通大都会下属的17座城市之间的交通,一切都显得散漫而任性。
近距离观察菲律宾首都只会进一步加剧你的沮丧感。在总统府马拉坎南宫(Malacanang Palace)正前方的何塞·劳雷尔街,几名衣衫褴褛的乞丐孩童缠住了我的同事黄宇,而200米外的警卫只是漠然视之。往西走出1公里,你会看到一群围坐在肮脏的巴石河(Pasig River)边、无精打采地赌博和斗鸡的中年人,而这一区域甚至还在总统府警戒线之内。每一座稍显正规的建筑物门口都矗立着荷枪实弹、身着各种样式制服的安保人员,雇用熟练司机和保安的启事张贴在市中心的每个角落。至于《菲律宾星报》和《马尼拉时报》,它们虽然一直在跟进南海事态的发展,但头条新闻无一例外都是:“杀!杀!杀!杜特尔特总统对毒贩开战。”
但就是这样一个虚弱、混乱、被内政问题纠缠到奄奄一息的国家,在2013年率先向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提出了针对南海问题的申诉,并成为7月12日临时仲裁庭公布的裁决结果形式上的“胜利者”。在毗邻南沙群岛的巴拉望岛,美国海空军已经获准进驻安东尼奥·包蒂斯塔空军基地,将乌卢甘湾(Ulugan Bay)扩建为新海军基地的计划也进入了规划阶段。似乎正是因为硬实力匮乏以及担心被抛弃,马尼拉当局在博取国际同情方面几乎是不遗余力,也对美菲军事同盟寄予厚望。菲律宾大学教授、《东亚地区安全》一书作者艾琳·巴维埃拉(Aileen Baviera)在邮件中直白地告诉我:“美菲同盟是我们唯一可资运用的国际权势杠杆,尽管我们在这组关系中处于弱势,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而美国对马尼拉的南海政策也很难说是无条件赞同。
发表文章196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498人
身与名俱灭、江河万古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