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怡
2018-02-05·阅读时长1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834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16年6月18日,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斯坦尼斯号”(左)与“罗纳德·里根号”(右)在菲律宾海编队航行
)
7月12日,即南海仲裁结果公布的同一天,排水量10.1万吨的美国海军“罗纳德·里根号”核动力航母出现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海面,以示对马尼拉当局的支持。F/A-18型战斗机和E-2C型预警机在332.8米长的飞行甲板上进行着紧张的起降,SPS-48E型三坐标雷达的方形天线面板不时转动,气氛极为凝重。与此同时,从夏威夷出发的3艘“宙斯盾”型驱逐舰正在南海九段线内游弋,一度逼近至黄岩岛以东14海里处。稍早前的6月下旬,与“里根号”同型的“斯坦尼斯号”航母也进入菲律宾海,共同执行号称“例行活动”的巡航任务。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上校在6月30日公开批评美方:“炫耀武力,干扰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决心与意志。”中国海空军也在7月中下旬举行了3次针锋相对的南海军事演练,作为对美军活动的回应。
然而,同样是在7月初,由“西安号”导弹驱逐舰领衔的5艘中国海军舰艇以及1200余名官兵抵达夏威夷,参加由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办的“环太平洋-2016”多国联合军演。在驶往珍珠港途中,2艘美军驱逐舰在“西安”舰的指挥下,进行了对空防御演练。稍后的正式演习阶段,刚刚从菲律宾海归来的“斯坦尼斯号”航母也有出场,与中国舰艇混编进行航拍展示,并邀请中国官兵和记者登舰观摩。而在南海形势风云变幻之际,7月17日到20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理查德森上将(John Richardson)抵华访问,在与吴胜利司令员举行会晤之后,他同样获得了参观海军总部、青岛基地和“辽宁号”航母的待遇。
常态交流和互动与频繁的海空“摩擦”并存,显示中美海军关系尤其是在南海的相互试探已经进入到一个更为复杂的阶段。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吉原恒淑(Toshi Yoshihara)告诉本刊:“在我看来,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它反映的是亚洲海洋均势(Balance of Power)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变得更强大了,这是可以预见的;问题在于,美国是否准备好了接纳一个强大的中国,中国日益上升的权势兴趣上限何在,哪种情况下美国将不会迁就或容忍中国。”“当务之急是对两国既有分歧的程度和规模做出有效控制。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国,它的正当的安全利益应当以某种形式获得承认和满足。现阶段中美两国正处在一个极为关键的过渡期,目标是形成一种能兼顾双方利益的妥善安排,同时又不至于将任何一方导向特定的误判、冲突或者危机。”
发表文章19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498人
身与名俱灭、江河万古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