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爱情创世纪

作者:王星

2018-02-13·阅读时长1小时31分钟

116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805个字,产生2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但丁与贝雅特丽齐在佛罗伦萨阿诺桥上相遇》(霍里德,1890)

20世纪末的通俗文化可以悖论式地反复吟唱“爱就一个字”,但累积的分量或许仍不及200年前雪莱的一句“有一个字经常被人亵渎,我不会再来亵渎”。

爱是始终被作为公理而无言认可的一种人类情绪,同时也是最初一批被当作定理反复认证的人类情感。人们对于爱情奇点追查的执著,并不亚于追查时间与宇宙奇点之时。德尔斐神庙上那句著名的神谕“认识你自己”一直被视为类似“知识改变命运”的鞭策警句,但回归到原本的古希腊语文本“γνῶθι σαυτόν”才能看出它的真实警示之意:“认清你的界限。”如同探究人类起源容易陷身混沌一样,试图洞察人类之爱,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瞥见属于我们认知记忆中的某一种爱。

物理世界里没有比光更快的物质,但人类思维中确实存在一种无内蕴质量的东西比光更快:记忆。虽然因其无质量,所以也无能量改变什么,以量子的维度来看,被保留记忆的仍能永存。“爱情”得以逃脱时间的黑洞,自本初存在至今而且还能成为问题,靠的不过是这点记忆。假如说星星会在爱情与婚姻的天空中扮演某种角色,那么它更多关照的应该是爱情:日出月落,星辰常在;即便坍塌成黑洞,无失它曾是亮星。星辰的魅力曾诱使与雪莱同时代的济慈在他最著名的情诗起首写下“明亮的星!愿我像你那样安稳”,但他显然不是第一位满怀爱意的观星客,“明亮的星”中的爱情DNA很可能源自济慈当时与心上人共读的一本书:《神曲》。众所周知,《神曲》三部曲都意味深长地以“星辰”一词结尾。不过,我们也许得从耐心地下地狱开始,哪怕我们遇到的罪更多于爱。

文章作者

王星

发表文章4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21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爱情七宗罪

从爱的源头重燃我们的爱

183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