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融
2018-02-13·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42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忽必烈接见马可·波罗(绘于1863年)
史家的质疑
如果说欧洲人对《行记》的质疑起初是在对中国这片土地所知甚少的前提下展开的话,那么,随着西方世界对这片土地有着越来越多的了解,特别是《行记》传入它所描述的所在国之后,对马可·波罗的质疑便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1966年德国学者福赫伯(Herbert Franke),1979年美国学者海格尔(John W.Haeger),1982年英国学者克雷格·克鲁纳斯(Craig Clunas)先后发表文章,对这位威尼斯商人是否到过中国或只在中国北方盘桓而未曾抵达南方等论点提出个人看法。进入上世纪90年代,英国学者吴芳思于1995年写成一本《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被看作怀疑论的集大成者。
怀疑论者认为,《行记》中说马可·波罗在扬州做过总管和攻陷襄阳时献计,明显与史实不符。据《行记》记载,马可·波罗到扬州城时,说扬州“被选为十二省城之一”,又说他“曾受大可汗的命令,治理这城三年之久”。关于这一条,我国史书及扬州方志均无记载。根据学者后来的研究,马可·波罗至少有夸大之嫌,他也许有一官半职,但充其量只是一个盐务官员,重要度不足以进入史籍。至于攻陷襄阳时献计,说的是马可·波罗自称蒙军久攻襄阳不下,于是他献出了抛石机的制造工艺,这种先进武器近乎恐怖的威力迫使襄阳守将出降。围攻襄阳发生在1268~1273年,蒙古人用了长达5年之久的时间终于获胜,这是他们征服中国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600多年后,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即以此为背景先后写下了著名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对于以虚构和想象为能事的小说,历史学家们大多抱着姑妄读之的心态,但对于作为地理志和旅行实录的《行记》,他们必须深究其真实性。《行记》声称是波罗氏一行建议制造投石机。但事实是,1273年蒙军攻襄阳时,马可·波罗还在来中国的路上,献抛石机的自然不是他。据史料记载,是波斯的亦思马因和阿老瓦丁督造了这种令南宋官兵集体战栗的武器。“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天历三年以疾卒。”(《元史·方伎传》)。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