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琪
2018-02-23·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3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13年“双11”当天,巨大的交易量使得快递公司内货物堆积如山 )
“有些公司现在给员工发工资,已经不发在银行账户上,而是发在支付宝账户上,员工可以将支付宝账户的钱转到另一个支付宝账户。(如果)他们又联合起来组建一个清算公司,这个公司就有可能替代人民银行的零售支付中心。”在2013年12月的“2013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上,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谢平这样畅想着互联网金融的未来。虽然他提到的清算公司目前还不会出现,但是这种形态在技术上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在谢平看来,展望互联网金融的未来需要想象力,这是一个弹性很大的空间。
据统计,余额宝2013年底的资金规模超过1850亿元,使用人群中80%是30岁以下的消费者。谢平认为,等到20年后,当“90后”、“00后”成为主流,这些人很可能一辈子不会去银行柜台。他们只用待在家里,电脑可以通过你的眼球或是DNA对你进行识别,不用跑到银行去开户。每一个人的行为信息都是数据信息,谢平假设,这种数据信息如果通过大数据可以随时查询,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基础就非常丰富了。
谢平的研究团队成员提到,国外虽然更早出现了P2P、众筹等模式,但是并没有人将它们归纳为一种共同的形态做学术研究。曾经三次获得过“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谢平几年前就注意到,从本质上讲,金融本身就是数字,在金融机构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很低,金融与互联网有相同的数字基因。所有金融产品都可以看作数据组合,所有金融活动都可以看作数据在互联网上的移动。因此他对于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非常敏感,在2012年2月14日银监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互联金融的初步想法,他综合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成为国内最早对此做研究的学者。
发表文章4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634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