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1 引言 | 平面布局与山水相宜:中国古建筑美在何处?

作者:王澍

2022-02-21·阅读时长6分钟

49790人看过
在本讲中,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将从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入手,为大家讲述中国传统建筑从布局形式、审美意趣到具体的营造方式、材料选择,乃至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基因等多角度的内容。作为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对于中国古建筑体系,以及传统建筑模式在当代如何生发,有深入且独到的思考,在王澍看来,研究中国建筑史,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引言的内容,让读者和听众从更多元的角度,重新认识传统的价值,体会到中国古建筑体系对于中国现代建筑探索的启示。

0.1 引言 | 平面布局与山水相宜:中国古建筑美在何处?

12.4MB
00:0013:30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澍,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欢迎和我一起走进梁思成与中国古建筑的世界。

现在对中国古建筑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大家可能会有一种感觉,我们实际上是生活在中国,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古建筑,大家对它越来越有兴趣,但同时也有很多的思考。因为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当中,很明显,被拆掉的古建筑越来越多了。

那么,中国的古建筑在今天还有没有使用的价值?它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有没有意义?它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审美特征和观念?大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兴趣,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古建筑保护的活动当中。

谈到中国古建筑的话,就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和历史的发展。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大家非常熟悉,实际上谈到中国建筑史,可以说和他是直接有关系的。我们生活在中国建筑自然的发展和演变当中,一般人不会有建筑史的观念,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怎样的建筑史发展阶段当中,中国建筑史在不同朝代中是怎么变化等等。产生这样的一个观念,需要有学术上的建筑史研究介入。在中国,按照现代的或者说西方的学术,重新来塑造中国建筑史的观念,梁思成先生是开拓者之一,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人物。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实际上和它话语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有直接关系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谈论中国古建筑的发展时,实际上是在谈论它的话语体系、它的基本特征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是怎么变化的。

当我们谈论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时,实际上有一个比较的对象。梁思成先生当初做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时候,就有一个比较的对象,他在比较欧美的或者说欧洲的西方建筑史:和西方的建筑发展相比,中国建筑有什么特征?那么我们也可以用这样一个基本的话语逻辑,来谈这个问题。

1.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其一:特殊的平面布局

和西方建筑相比,我认为中国古建筑有几点基本的特征。

首先是特殊的平面布局。现在在生活中看一个建筑,大家都会说建筑的造型怎么样,建筑的立面怎么样,建筑的平面怎么样等等,这种术语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大家的生活了。比如你要买一个房子,你一定会问这些问题:你的户型平面怎么样,建筑的造型立面怎么样?

实际上,这样的观念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建筑学的观念,而中国建筑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平面布局,而不是关于单体建筑的。中国建筑是一组建筑,是以院落为基本框架形成的一组建筑,因此它不是以单栋建筑来讨论的,这是中国建筑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但是你要说院落作为中国建筑的特征,有人可能会提出来,不只是中国有院落。实际上即使是在中国,我们56个民族有丰富的多样性,很多民族的建筑都有院落,那么我们谈的基本特征,到底指的是什么?

当然我认为多样性也应该作为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不是简单的概念化的中国建筑,实际上中国建筑是特别丰富的。但在几千年的发展当中,可以说以中原和汉民族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主体的建筑话语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这种特有的院落式平面布局就凸显出来。

今天我们去看待宋代以后,特别是以明清为主的中国建筑,你会发现基本上就是两种院子,一种院子是在强烈的儒家礼制背景下形成的,有中轴线,区分层次,有主有次,左右对称,坐北朝南等等,比如说北京的四合院、故宫都是非常典型的,所有的庙宇也都是这样一个格局。

▲北京四合院布局

出自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另一个体系,实际上有很强烈的道家背景,就是中国的园林,它的格局是自由的,是不对称的,它也是院子,而里面有山有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自然世界,像山水画一样。中国古建筑基本上是这样两种院子,而这两种院子的特殊布局,在全世界应该说是独一无二的。

我觉得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其实和中国的语言特别相像。我们知道仓颉造字之后,按照古书的记载,是“惊天地,泣鬼神”,实际上中国的建筑也是一样。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特殊的平面布局之后,我们就解决了人生活在世界上很基本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你是谁,因为你生活在中国的院子里,你就是中国人,你的建筑一定是坐北朝南的,它和周边是有关联的,比如跟周边的山水之间的关系,甚至和天上的星斗也有关系。这样就确定了你在这个世界的位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中国的建筑里有一系列的空间,从你出生、长大、结婚、生子等等,一直到死亡,中国典型的住宅中,都会有这样的空间,也就是说它不仅要告诉你,你从哪里来,而且会清楚的告诉你,你将来要去哪里。

▲中国传统村居中堂

电影《卧虎藏龙》剧照

我经常在中国的城乡各地进行调研,记得有一次去杭州附近一座很小的村子,叫何家村,探访过一个很小的院子。院子小到什么程度?就是院门到正屋的门大概只有三米,就这么浅的一个院子。然后从正屋的门,到正屋里挂着中堂和对联的屏风,也大概就是三米的一个进深,在这个进深前面可以有八仙桌,或者有两把这个太师椅。你可以想象在这么小的一个中国山村,大概是我见过的最小的中国院子,但是它仍然保持着非常有尊严、有文化的礼仪空间。

比如说他的子女要结婚了,那么进院门第一道门、第二道门,之后见到家长,非常有尊严。如果他的孩子高考得到好成绩,人家来送成绩单,也要经过这样的一个程序进来。这样的建筑不只是用来住的一个房子,其实是给你一个文化上的意义,我觉得这是人生活在世界上最基本的。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建筑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特殊的平面布局。

2.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其二:建筑与自然产生联系

第二个我觉得应该是环境之美。我觉得中国建筑从来不只是一个建筑本身。我们看中国的山水画,包括在真实的环境里,你能感觉到很多非常美丽的城市和乡村,只要是存在传统建筑的地方,都和周围的山水树木形成特别好的关系,真的像画一样。像我生活的城市杭州就特别典型。你会发现这个城市很特别,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就是一个湖,这个城市大概有一半的内容是山水,有一半的内容是房子,所以什么是中国的城市,从文化的角度讲,杭州是最典型的一个样板,我称之为“一半山水一半城”,它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构。

具体到建筑在城市中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我经常拿宋代著名山水画家李嵩的一张《西湖图卷》来讲。那张图很奇怪,你看到整个城市是一个俯瞰,能看清楚的建筑大概只有雷峰塔、保俶塔,还有几座大一点的寺庙、城楼的屋顶,漏一点点,大部分建筑都看不见,全部笼罩在树木当中。

▲宋·李嵩 《西湖图卷》,上海博物馆藏

美不美?这就是中国的城市,它的观念就是所有的建筑全部笼罩在自然之中,而不是说把建筑作为一个很突出的形象进行表达。有人会问,这个城市走得近一点,看到的建筑会是什么样子?我也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宋代杭州著名画家刘松年画的《四景山水图》,每一景里面都是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你会发现,特别美。每一座建筑其实都蛮大的,但是一般来说你,永远看不到一个建筑完整的形象,它前面总有一棵大树,比如说这边是一棵香樟,那边是一棵很大的柳树,建筑都是掩映在自然当中的。不管四季怎么变化,都是跟自然的山水树木发生关系,这是很特别的一点。

▲宋·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西方的古典建筑就非常有纪念性。我们一般称之为纪念性建筑。这种纪念性的建筑都是一个单体建筑,周边没有像围墙这种主次建筑的搭配,它就是一栋建筑。这一栋建建筑要么放在街边,要么放在一个草坪上,边上的环境就很简单。当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差异,但总体上是这样的一个观念。

但是中国的建筑就不一样,最早可能在五代或者唐代末年,这种观念已经成型了,所有的中国建筑一定是和周围的山水环境一起考虑,才能形成中国建筑的审美,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第二个特点。

欢迎转发分享海报

一起感受跨越千年的中国古建筑之美


 


文章作者

王澍

发表文章1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0人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012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这就是中国古建筑

重走营造学社之路

33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0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