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晓
2018-02-24·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33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11年3月29日上午,“盛池号”油轮载着2万吨燃油离开大连石化港驶往日本 )
《世界是平的》
2004年,美国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为探索全球合作的“平坦的世界”,一路向东来到中国,大连是他记录全球化之旅的中国城市。他后来在书中如此描述大连:“这里是中国现代化城市的缩影。它拥有大量精通日语的人才,网络宽带十分普及,有许多公园和一个世界一流的高尔夫球场,这些都令其成为日本企业青睐的外包市场。日本企业在本国雇一个软件工程师的工资,在大连除了可以雇3个软件工程师之外,还可以再雇用一屋子呼叫中心的接线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大约2800家日本公司选址在大连。”
不管是历史还是经济上,大连都与日本颇有渊源。它是中国离日本最近的城市,距离东京只有两小时航程。托马斯·弗里德曼后来在描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书籍《世界是平的》中,把全球化时代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肇始于哥伦布远航开启新旧世界间的贸易,将其称为全球化的1.0时代。这个阶段讲述的是国家和实力的故事,全球化进程取决于一国的实力以及其应用形式,一国有多少马力、风力以及后来的蒸汽动力。国家和政府利用暴力推倒壁垒,强行打开世界各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这段历史在大连的映照并不美好。日本人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占领了大连湾后攻克旅顺港,屠杀了大约2万中国人。在中国的民间论坛上,这被认为是日本军国主义给近代中国的第一刀。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782人
社会调查、徒步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