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平
2022-11-18·阅读时长4分钟
随着最近几年阳明心学变得越来越热,很多人都在追究:为什么一个500多年前的古人,会在今天、在21世纪的中叶如此这般的热?
就生活来讲,社会的面貌、生产方式、社会基础等,我们今天的时代和明代中叶阳明先生所处的时代,可以说全然不同,可是为什么王阳明的思想会引起我们如此多的关注,缘故在哪里?这个问题,最近一些年来也不断有人来问我,下面我也提供一个自己的想法,供给各位朋友参考。
第一,如果我们回顾王阳明先生的生活,可以知道阳明先生这一辈子,短短57年生命历程中充满了波折、困顿、转折、神奇,非一般人能经历到。也就是说,阳明先生本身的生活事迹,用咱们今天的观点回望,确乎能发现很多传奇色彩。
这样的一种生活的传奇,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谈论的对象。你不要说现在,当初在明代的时候,像冯梦龙等人早就把它写成小说了。所以我想,阳明先生的生活本身传奇色彩非常(重),能够引起我们的关注。用现在的大家的网络流行的说法,很能“抢眼球”,这是一种可能性。
另外一种可能性,过去在中学的课本里也会提到王阳明,并把他作为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谈论。
按照过去的一般哲学史的讲法,哲学的历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那么在这个意思上,没有唯心主义也要找出唯心主义来。所以在中国古代就把王阳明找了出来,作为主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王阳明先生的观点,就他的心学来讲,实际上跟主观唯心主义没有关系。但是过去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们今天不少人可能依旧这么认为。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好玩的话题:前边有一条沟,你问王阳明,前面有条沟怎么办?王阳明说你闭上眼睛,那条沟就不存在了。我当时听了大为惊讶,这难道是我们今天人对阳明先生观点的一种理解吗?如果真的这么理解,你没理解王阳明。阳明先生的观点究竟是怎么说的,往后我会和各位朋友发表我自己的观点。
正因为王阳明似乎是一个被很多人了解的人物,事实上又不是一个人人都能真实理解或懂得的人物,尤其是他的心学思想。在这个意思上说,阳明先生的心学似乎有一点点所谓的“神秘色彩”。于是乎,我们在今天再重新谈论他观点的时候,有点吸引力。这是可能的第二个原因。
前面两点,第一点是从王阳明先生自己的生活经历,第二点是从他自己的思想面貌上来讲,都可能对今天的人产生一种吸引力。
第三点,人们意识到也好、没有意识到也好,我们这个时代存在一种潜在的思潮或者说精神现象,那就是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太快,各种各样的“卷”——不管是内卷外卷,总而言之是卷,卷得我们心生疲惫,这个现象是存在的。当我们多多少少理解了一些阳明先生的心学,领悟到其中的意思,尤其是讲到“心即理”、“致良知”等等观点的时候,我们似乎朦胧地感觉到:阳明先生的思想观点似乎在给我们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使我们疲惫的心身在某种意义上得到安顿。不知道各位朋友以为然否,是不是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
第四点,我们都试图从阳明先生的思想中汲取一种自我实现的精神力量,从王阳明那里获得一种精神的启迪或者一种力量的源泉,获得一种精神自我安顿的手段和方法,摆脱当前的困境,获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这是由此而产生的另外一个面向的精神诉求。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伴随着阳明心学的走热或者说“阳明热”的出现,同时也存在着先把阳明先生的心学“鸡汤化”的倾向,更有一些朋友干脆就把王阳明的心学讲成成功学——你只要学了王阳明,知行合一,你就成功了。
我想说,这些现象可以理解,并且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也不算坏事。因为鸡汤是补人的,你真把它当鸡汤,每天补一下,也没什么关系。但如果对于阳明心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这些方面,事实上并不能使我们真正沉潜到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去,并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心学思想的精髓,也并不能真正有益于自我心身。
最不可取的一点,是把王阳明的心学神秘化,甚至是神化,这个现象同样存在。有的人甚至说:王阳明就是唯心主义,并且因为他是唯心主义,才显得他伟大。这些话我不是不可以理解,但是我个人并不主张这个说法,仅仅是因为这不符合王阳明思想的本来面貌。
至于把它当成是成功学,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叫做成功?如果仅仅是一种眼、耳、鼻、舌、身的欲求满足,或者财富的积累等等,这算不算成功?这个问题在中国文化中至少讨论了3000年,到现在也没停过,各位朋友也都是充满智慧之人,自己想想也就清楚的。
真正的成功是要建立自我,实现自我的真实存在、真实价值。而这种意义的成功,恰恰需要我们把内在自我的真正主体性建立起来。在阳明先生那里,他的“心即理”、“致良知”就是主动地自我建立,唯有实现良知,才代表人生的成功。
在这个意思上讲,我倒并不反对阳明先生是一种“成功学”——他的成功学不是强调我能够在多大的意义上、多短时间之内实现巨大的财富积累。这不是成功,很可能是误入歧途(尽管我并不反对财富积累)。
所以,我们对于阳明先生的这些观点,需要有一种整体的、完整的,并且合乎阳明先生思想本来样子的理解。基于这个理解,我们才能把它转换到我们所处的时代中,转换到日常所从事的工作当中。如此,我们学习阳明先生的心学才会真正有益处,才会对我们的人格涵养、人格完成真正产生有益的效用。
现世·历史·哲学
从三重境界,走近王阳明的传奇人生
欢迎转发并分享海报
发表文章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0人
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