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重看未来主义与“机器美学”

作者:艾江涛

2022-11-23·阅读时长8分钟

796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51个字,产生1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摄影·王宁

展厅中的大喇叭,成为未来主义者的某种标志。100多年前,他们正是通过大量的宣言激烈地反传统,也是他们最早在诗歌等艺术中发现噪声的价值

庞杂的未来主义宇宙

提起未来主义时,你会想到什么?马里内蒂掀起的以激越决绝的姿态反传统的宣言运动,波丘尼那些与立体主义纠缠不清的抽象画作,马雅可夫斯基楼梯式的诗行,又或者是那些充满未来感的前卫建筑设计?这些回答可能都对,却远不完整。肇始于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所涉及的领域庞杂而广阔,正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展览“未来派的宇宙”在名字上所说的那样,宛若一个庞杂的宇宙。

这是国内第一次以完整线索来单独呈现的关于未来主义的艺术展览。20世纪以来,由于发起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Marinetti)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中对战争的鼓吹和他在“一战”之后与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主义的合流,未来主义长期受到人们的质疑和忽视。但这些年,艺术界意识到应该区分未来主义与未来主义右翼,更加客观与多面向地来看待这场艺术运动以及它给现代社会留下的影响。从现代主义运动一直到向后现代转型的当代文化,一直都有未来主义的影子。展览的中方策展人、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苏丹说,本次来自意大利马西莫和索尼娅·奇鲁利基金会的收藏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平面设计、摄影、拼贴画、素描、书籍和工业设计在内共250多件,并且大都建立在新发现的基础上:“过去更多关注诗歌、绘画,比如《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背后的波丘尼、巴拉、塞维里尼等画家的绘画风格,包括雕塑、纪念碑式的建筑,但这次出现了很多转向日常生活的东西。更明确地说,未来主义运动确立了意大利制造的工业体系,这可能是这些年的一个认知。”

文章作者

艾江涛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