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麦
2018-02-25·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77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刘索拉与朋友”乐队——“中国high”三联生活周刊专场 )
英国版《Q》杂志曾有一篇报道,标题是《50个必看的现场乐队》,在相关网站的一篇评论中有读者写道,如果你没有看过这些乐队的现场,我只能说你还没有真正被他们的音乐所打动,现场的音乐是“化学式”的,乐队成员间的“化学”、观众间的“化学”、台上与台下的“化学”,这些“化学”使音乐变成一种情绪的交集。
第一次亲临摇滚乐现场,还是在北京三里屯南街的“17酒吧”,那是1999年的最后一天,跨年的时候PK14乐队正在唱《蓝色的月亮》,多数观众坐在椅子上喝着扎啤,场地里零零散散地站着一些人,他们在舞台跟前晃动,偶尔有几个“老外”跳着一种随意的舞蹈。彼时,很多人还不知道应该怎么看现场演出,台前那几个晃动的身躯仿佛比演出者更能引起注意。
2002年,我在悉尼的摩尔公园见到了绿洲乐队,现场两万名观众合着节拍跳跃,与乐队从头唱到尾。乐队的摄影师吉尔(Jill Furmanovsky)曾向我回忆道:无论这支乐队走到哪里,阵容如何,场地中的所有观众永远保持着相同的情绪。这种一致像是一种“化学剂”蔓延在所有的演出现场中,无论这支乐队走到哪里,都能体会到那种“曼彻斯特式的化学”氛围。吉尔曾跟随过Pink Floyd、Ramones等乐队的巡演,她告诉我,即便是个30厘米高的舞台,都会使演奏者兴奋,演出使一支乐队具有生命力。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332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