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桑皮纸:活着的文明

作者:李菁

2018-02-25·阅读时长6分钟

73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26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桑皮纸第十代传承人托乎提·巴克和他的孙女正在制作桑皮纸 )

从和田市向西北方向行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墨玉县。墨玉县总人口有53万,维族居民占97.2%,它在历史上属于古于阗国。在有“桑皮纸之乡”之称的墨玉县普恰克其乡里,我们见到了桑皮纸第十代传承人托乎提·巴克。留着一缕花白长须的他一点也不像90多岁的老人:他正坐在铺有地毯的土炕上削着桑树皮。这可是个技术活,需要从已剖开的桑树表皮里轻轻剥离出淡绿色半透明的内皮(第二层树皮)。老人家快速地挥动着小刀,剥剩下的树皮一会儿就堆成了一堆。

传统的桑皮纸制作过程包括削桑树皮、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等九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费力辛苦。可是这项工作对托乎提·巴克来说似乎一点难度都没有,剥完皮后,他来到池子边,将带着框架的纸模放到里面,弄妥纸浆倒到纸模上,轻轻晃动,过一会再捞起来放到太阳下晾晒,一张桑皮纸就这样完成了。老人一生下来就一直生活在这个村子里,他通过翻译告诉我们,从5岁他就开始跟爷爷学做桑皮纸,至今也有几十年的历史。

当地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墨玉当地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易于农桑,民间自古就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桑树遍野,也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桑皮纸是以桑树皮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纸,它是西域最古老的纸张之一,因为诞生于汉代,又被称为“汉皮纸”——单从它的名字就可以体味到这种古老的纸张蕴含的沧桑感。如今这种纸的生产地已少之又少,墨玉县已成为这种汉代皮纸最后的传承地,是名副其实的“桑皮纸之乡”。

文章作者

李菁

发表文章20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1209人

文字工作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最美的新疆

东西方文明交融深处

153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