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键
2024-08-20·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15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朝廷的最高学府,汉代称太学,晋武帝在太学之外增设国子学,至隋代合二为一,改名国子监。所谓“国子”,指的是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地官·师氏》有“以三德教国子”的记述,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可证早期国子学专为贵胄子弟而设,为太学的一个板块,或因名称更响亮也更有蛊惑性,渐渐取代了前者。唐承隋制,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学,成为传习儒学经典的国家学府。而相对于两汉太学而言,后世的国子监除了传授经义,在较长时间内还承担着教育的管理职能。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94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