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马勒的歌曲

作者:朱伟

2018-02-26·阅读时长4分钟

52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25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朱伟)

马勒交响曲的乐思来自他的歌曲,他的声乐套曲,最有名的是《亡儿之歌》,然后才是《吕克特歌曲5首》、《旅伴之歌》与《青年的魔角》。《大地之歌》则被称为“一个男高音、一个女中音或男中音声部与乐队的交响曲”,是以声乐表达效果为主的交响曲形式。

《亡儿之歌》之所以排名第一,是因为被谱曲的吕克特诗哀婉悱恻。吕克特(Friedrich Ruckert,1788〜1866)是德国浪漫派诗人,他有两个孩子先后意外死亡,马勒谱曲的这5首诗仅标题就令人伤感。第一首《太阳再次升起在东方》,是面对刺目阳光的苍白——“太阳照常升起,仿佛不幸从未在黑夜降临。这不幸只与我相遇,太阳却照耀着每一个人。”第二首《现在我看清了火焰为什么这样阴郁》,是黑暗中面对亡儿目光的哀恸。歌词中说,你试图通过这目光对我说,而我们多想留在你身边。但命运却要舍弃这一切,请看着我们,因为不久我们就要离你而去。第三首《当你亲爱的母亲进门时》,是在黑暗中对亡儿的寻找。歌词中说,当你们的母亲进门时,我的目光总落到门边那个角落,那是你可爱的小脸出现的地方。当你们的母亲在烛光中走进门来,我就知道你已经跟随她,进了我的房间。伤痛那样强烈地越来越震撼人心。第四首《我总以为他们出门去了》,是站在残酷的阳光里的茫然——“我总以为他们出门去了,会马上回来,不必焦虑。他们只是去到远处的山,走在我们前面,再也不想回家。”最后一首《风雨飘摇的时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深深谴责。歌词中说,在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惊恐中,我不该让孩子们出门。他们是被人带走的,我无话可说。最感人的是结尾最后的歌词:“在这样的天气,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中,他们休息了,就像睡在母亲的房中。”这样的哀伤不容人不动情。马勒1904年在作完这套歌曲后,自己也曾长久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他曾痛苦地说,是他以这套《亡儿之歌》杀死了自己的爱女玛丽亚·安娜。

马勒歌曲的最佳演唱者,以我的观点,肯定是英国女中音贝克(Janet Baker,1933〜 )。比她名气更大的是费丽尔(Kathleen Mary Ferrier,1912〜1953),费丽尔也是英国人,但她的音域偏低,我以为太多压抑,且表现情感哀婉时常用颤音,有情感压榨感。我因此就更喜欢贝克纯净、饱满又柔美至极的音色,唯她能表达出马勒脆弱的敏感,她的哀痛能在委婉中延伸到你心底,柔弱荡漾到雅致至极。由此,虽然Decca公司费丽尔与帕特扎克(Julius Patzak,1898〜1974)合作,布鲁诺·瓦尔特1952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大地之歌》被称为费丽尔的绝唱,声名显赫,我却仍然更喜欢Philips公司贝克与美国男高音詹姆斯·金(James King,1925〜 )合作,海丁克1975年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的录音。这个版本中的詹姆斯·金自然与帕特扎克无法比拟,与贝克也不般配,但贝克从柔美到辉煌的音色变化在其中获得了最完美的展现。她在最后一个乐章《告别》中的演唱长达31分钟,情感起伏既波澜壮阔,又呢喃撩人。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8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冯小刚与感伤主义

一枚多方营造的催泪弹

183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