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黄宏的变与不变

作者:吴丽玮

2018-02-28·阅读时长7分钟

59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737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吴丽玮)


( 1月16日,春节晚会第二次彩排——黄宏、沙溢、邵峰表演小品《荆柯刺秦》 )

黄宏、邵峰、沙溢表演的小品《荆轲刺秦》在排练时一直被认为“本子极好”。“这个节目不能算‘小品’了,简直是一个大规模的‘大品’,舞台布景和参与人员比以前要复杂得多,和他以往的小品有非常大的不同。”春晚导演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黄宏的变化还在于他改变了早已被观众熟知的表演方式,一没有扯着嗓子喊,二没有一上台就冒“四六句”。

黄宏有自己的创作规律,虽然2010年8月份央视小品大赛上,哈文已经发出了邀请,但直到10月份,黄宏才开始着手准备。双方博弈的故事并没有那么精彩,作为上春晚次数最多的小品演员,黄宏对春晚的操作流程再熟悉不过了。导演组在几次柔声细语的询问之后,果断给出了最后期限,“节目时间表就要开始排了,再不出作品就不会有好位置”。黄宏很快就带着几个小品创意来了。“他一讲《荆轲刺秦》的这个故事,我们就觉得这个很好,一来不容易跟其他演员的内容撞车,二来这样的形式也极少出现在春晚舞台上。”春晚语言类节目导演汤浩说。

连续23年登上春晚舞台的黄宏只经历过一次失败。1987年,黄宏带着小品作品《百科全书》的创意进京,向当年春晚总导演邓在军自荐。创意获得了通过,当时已担任沈阳军区曲艺队队长的黄宏返回了沈阳开始编排节目,黄宏扮演一个卖武侠小说的书商,他后来的编剧伙伴张振彬扮演一个卖小报的摊贩,另外还有一个卖爱情小说的女商贩和一个来买书的小学生,当时也在沈阳军区的王刚作为小品情境之外的评述人也参与其中。故事讽刺的是当时图书市场品位低下、儿童读物奇缺的现实。3个月之后,黄宏和张振彬到北京汇报节目,但节目无情被毙。张振彬把这次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与春晚缺少沟通”。“他们好像已经忘了我们。”黄宏向本刊记者回忆道,“春晚的节目当时基本都确定完了。”黄宏说,坐火车回沈阳的时候心情十分失落,“沈阳军区都知道我们要上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这下回去不知道怎么交代。这次的失败让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上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回来黄宏憋着劲儿连续创作、修改了包括《家庭杯智力竞赛》、《卖猪》等5个小品,上了1988年东三省省级、市级的几乎所有春节晚会。他在沈阳市春节晚会上表演的小品叫《招聘》,黄宏“一赶三”,一个人扮演3个角色,其中包括一个女性角色。

文章作者

吴丽玮

发表文章10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放松一点,春晚

2012在冒险中求变

9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