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春运二三事

作者:邢海洋

2018-02-28·阅读时长3分钟

67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87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邢海洋)

当春运人流随着滚滚列车穿山越岭的时候,很多人会意识到,铁道部曾经给予的期许——像坐公交车一样坐火车,在春节前后也无需为车票焦虑——很难实现。这一全球范围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带来的“春运综合征”,曾经被用多种方式解读,被多种方法解决:如提倡当地过年,如火车票加价,如高铁,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办法奏效。如今,春运被另一种更宏大更“和谐”的期许——打工者在城市定居所取代。这一和谐社会的愿景也昭示着我们的经济增长空间的再度打开。但愿到了那个时候,“回家”这一公共服务和商品的奇异混合体能够和谐共处。

国家五部委1月8日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发改委预计今年春运客流将创出历史纪录,首次突破30亿人次大关,达到31.58亿人次,比去年增长9.1%。其中,道路旅客运输量为28.4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9.5%;全国水路旅客运输量预计为435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3%。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2.35亿人,同比增长6.1%,民航则同比增长7%。在经济增长率动辄两位数的情况下,春运人流9.1%的增长似乎很正常,不足以引起猜疑或注意。但如果观察历年春运的增长情况,却会陡生悬念。据统计,春运人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年平均增长5.6%。

“春运”由四类流动人员构成:学生流、探亲流、务工流和外出旅游流。今年由于春节来得早,今年的春运也是40年来最早的,持续时间40天。春运周期压缩,四类人流叠加,势必使得人员流动呈现短时间内大客流现象,远较往年更大的人口流动密度。但因为春节回家过年属于刚性需求,按理说总量上则不会受时间的影响,如果说受影响,也只能是火车票更难买,客流受到抑制。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放松一点,春晚

2012在冒险中求变

9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