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08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十九城“国庆”出手抑市,楼市一夜变天。在政策的短暂的消化期,各界对炒楼资金的去向猜测不断,有“去虚入实”说、有为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围魏救赵”说,最普遍的当然是楼市股市的“跷跷板”说。本质上,限购是供给不足,从需求层面抑制的治标法;限贷则触及流动性泛滥,资金廉价的本质。大幅度压缩贷款比率,炒房资金只有走人了。可问题是,早就实行了限购的一线二线城市,炒房资金是从哪儿来的,又能去哪儿?
早在8月份,新晋的楼市“四小虎”苏州和南京就重启了限购闸门,可并未止住价格上升的通道,道理不言自明:越限购越说明资源紧缺,越刺激占有欲望。于是限贷,似乎立竿见影,网传苏州楼价,几日内均价从每平方米2.2万元降到1.3万元,掉了9000元。当然这个数字太过惊悚,本身不足信。楼价每上一个台阶,实际上就过滤掉一批首付不足的淘金者,到了金色的9月,很多买家已经在凑齐首付的关口上寝食难安了,首付比例再调高,意味着又一大片购房者被排除,房价当然会就此失去了进一步上升的推动力。
但为了凑足首付而殚精竭虑的人,有多少来自实业,又有多少是在股市上挣了大钱的?恐怕没有。网传北京的一位购房者,抵押了自家的住房“骗”了300万元的消费贷款,以此做首付购买的二套房。上海的一家人则是将自住房以700万元卖出,贷款500万元换的房子,500万的贷款需要这个“421”大家庭里三个小家庭各自分担1万余元的按揭,才足以支撑每月3万元的月供。以一线城市的房价,深圳月供超2万元,北京、上海超1万元。在房价还未大涨的2015年,链家的一组大数据显示,在京购买二手房的人群中,“80后”的占比达到61.4%,这一人群也成为贷款压力最大的人群,平均月供达到了1.6万元。很难想象这批人若不买房了,会以同样的胆量和手笔去炒股票。在大城市,限购基本和非“满五唯一”的所得税政策早就挤压出投资和投机需求。即使今年夏秋房价白热化,投机人群增加,也是极少数,且这些抵房子的是赌性十足的一群人,以他们的习性,股市不到5000点是不会出手的。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