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斯图加特室内乐团之变

作者:朱伟

2018-03-08·阅读时长4分钟

77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86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斯图加特室内乐团在国家大剧院访华演出 )

我最早接触到这个乐团是听到Decca唱片公司发行的,由著名德国指挥家明辛格尔(Karl Munchinger,1915~1990)指挥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与《乐队组曲》的CD,织体清晰而严整,音色特别漂亮。查资料才知道,明辛格尔在1945年战后结束对他的历史审查后,就组建了这个乐手精粹的乐团。全世界名气最大的两个室内乐团,一个是英国的圣马丁乐团,另一个就是斯图加特室内乐团。这两个乐团刚好今年都来北京,圣马丁11月6日就会亮相国家大剧院。圣马丁成立的时间其实要比斯图加特晚很多,1959年才首演,后来由单纯的弦乐增加了管乐,而斯图加特一直保持了纯正的弦乐。

明辛格尔是荷兰著名羽管键琴演奏家、指挥家莱昂哈特(Gustav Leonhardt,1928~2012)的弟子。莱昂哈特是倡导以古乐器,严格回归原作风范的“本真运动”的领袖。斯图加特室内乐团自成立起,也就以巴洛克时代作品的精细诠释为己任,尤以巴赫为主,追求经典古意,后来才延展到维也纳乐派的古典主义作品。他们早在1977年就首次来华演出,他们录制的唱片中,我最喜欢Decca公司发行的那张以德国作曲家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那首著名的《D大调卡农与吉格》为首的专辑。卡农的应答是最能体现声部间清晰迷人的层次的,帕赫贝尔所作的这首卡农作为经典,虽然演奏时间仅几分钟,那种精妙对位中蕴含的绵绵无尽的思念、情意切切的难分难离,真是百听不厌。我听过无数个这首曲子的版本,明辛格尔指挥这个德国乐团的每一声部咬合真都极其精妙,充分体现了德国精神。这张专辑上还有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比诺尼那首著名的弦乐柔板,巴赫的几首小品与亨德尔的大协奏曲,其演绎都是无与伦比。

明辛格尔为斯图加特奉献了一生,直到1987年才离开他赋予了灵魂的这个乐团。到2001年这个乐团再来访华,指挥已经变成了美国人丹尼斯·鲁塞尔·戴维斯(Dennis Russell Davies,1944~ )。应该说,戴维斯柔化了这个乐团原来由明辛格尔锻造的那种以演绎巴赫为主的纯粹德式风格,将海顿、莫扎特的美丽抒情作为了主体曲目,已经改造了那种线条清晰的严整德式经典。就我自己的喜好而言,多少已觉遗憾。基因的改变是80年代后乐团的普遍现实。戴维斯指挥下这个乐团的最重要成就,就数在Sony公司录制的海顿交响曲全集唱片了。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548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李克强访欧记

自信 融合 创新 和平

106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