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去冈仁波齐转什么

作者:杲子

2017-07-24·阅读时长5分钟

744人看过

网上定了座,讶异网评还不错的片子似乎买票的人很少。果然,进得放映厅,只有一对中年男女坐在我的侧边,等于包场。刚开始就是绵延的高山,藏区典型梯字窗户、绛红色调的民居,藏袍,羊。很快我把自己对藏区的认知全部对接起来。

我最初对藏区的印象来自于20年前的一部小说,不记得是哪个杂志的首篇,《桑烟为谁升起》,故事情节及人物已完全不记得,唯一印象就是里面描述的天葬,残忍而又神秘,给年幼的我心里猛然一击。

我一共去过五次藏区,正好把几个藏区都浅略地涉足了一下。第一次去香格里拉时尚年轻,一人背包独行,因为高原反应头晕目眩,晕乎乎坐在山脚下看松赞林寺,一座巨大的金色宫殿依山势而建,无数扎仓堆叠簇拥,高矮错落,此时晴天碧朗,夕照山林,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藏族寺庙,而且是远观,更显威仪神圣、不可侵犯。上得寺来,有缘遇到大喇嘛,进去顶礼膜拜,高堂内晦暗深幽,尤显肃穆。那一年正是羊年,第一次听纳西司机说山有属相,不远处的梅里雪山属羊,60年才过一次生日,在这一年转山功力将大增,而我正好属羊。心里痒痒可是假期接近尾声的我,只好吐倒在一片红艳艳的狼毒花草中(每次都高原反应都滞后),遥想我的有生之年如果可能来转山将是80多的耋耋老态,可否还走得动路。然而,机会缺憾就缺憾了。

去九寨沟之时,更是一日阅尽四季之变,山谷是炎夏,早晚是春秋,山顶则是大雪纷飞、白雪皑皑。晚上去看《藏谜》,历来对这类歌舞片不太感兴趣,然而,在昏暗暗、人头攒动的大厅内,完全被藏区各地艳丽的歌舞服饰所魅惑,华丽而各异的服装,夸张而跳脱的歌舞,眩目而蛮力的法器,纷繁而芜杂的风俗,从一地舞到另一地,用肢体动作跳出婚嫁丧娶、祭拜神祇、耕种青稞。演员们全是清一色土生土长的农民牧民,全部生猛鲜活,粗粝质朴,他们疯狂而毫无保留地跳,他们本真而不加掩饰地跳,因为舞蹈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舞蹈,那种原始张力一改各地歌舞片之疲乏拖沓,让你忍不住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时容中尔甲似乎还未大红,但是一出声已是满场轰动,尤其歌舞结束演员们冲到观众席,混杂在你的身边边舞边唱,简直让人全心沸腾。不知道现在的九寨是否还有这个节目。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则是拉萨走米拉山口下到林芝,这段山路可不好走。初时只觉得天好蓝云好白,慢慢看得越来越多,反而就寻常了。车在高原上也是缺氧的,翻来翻去拐来拐去,人的生理在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终于到了极限,眼睛和身体被撕裂,我惨然近乎蜗行至海拔标志处照了一张照,立马龟速爬到车上闭目养神。翻过米拉山口,人便慢慢缓出来,车慢慢下探至雅鲁藏布江峡谷,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呼吸重又平顺起来,人重又活范起来。我又一次在重回高氧区的盘山公路上呕吐不止。

而在青海湖,人更接近时间无涯、沧海一粟之感。只有茫然、冰冷、湛蓝的湖水,无边无际地铺散开去,时间都是静止的,空间都是没有界限的。

藏区除了天蓝水碧,最让人无法跳脱的是山。藏区最多的就是山,抬眼就是山,走的是山路,青稞种在山脚下,白雪积在山顶上,山是藏民的护佑也是一种无法解说的神秘力量。在藏民的心目里,没有比山更伟岸更神奇的自然界了。无法解说,不如把它当作神祇来供奉吧。无论是哈巴、梅里、玉龙还是南迦巴瓦峰或者不知名的冰川,高大而无法言说的山体上顶着一顶冰冷又遥不可及的冰川,都让人心生畏惧,乃至只有崇拜和敬仰。子不语怪力乱神,天地间却有那么多无法解释的风、云、雷、电,除了把它们当作超越自然的神秘力量别无它法,所以宗教在这片土壤上无处不在,无处不灵。所以,只要是藏区的山,基本都飘着五色经幡,垒着玛尼堆,风呼呼地吹,映着湛蓝的天,都是天地的一种幻象。人只有与自然互相博弈,互相依存也相互忌惮。在这里什么都是荒凉没有意义的,然而,人的存在又预示了这些荒凉之中自有真义。人的渺小挣扎也是一种意义。

所以影片里也到处是无涯的时间,几个各怀简单想法、前去朝拜的村民,驾驶着崭新的拖拉机,上面印着“扶贫开发”字样,带着最简陋的生活器具,一路磕头到2500公里以外的阿里冈仁波齐。这漫长旅程,从芒康一路向西,横穿整个东西藏区,可以预想得到的枯燥、荒凉、单调,与繁华世界完全不同的时间、空间概念,用最宝贵的时间集体做一件无意义的事情,本身就是奢侈。就算到了冈仁波齐,又如何呢?心灵得到洗涤,精神得到升华,生活脱离平庸,夙愿得以实现?

所以,导演想展示什么呢?可以把它当风光片来看。如果稍有些地理常识,就知道这2500公里历程必然穿越林木丰茂的康巴藏区、政治中心前藏拉萨,最后直抵荒芜无人的后藏阿里,风景肯定绝妙。川藏一线一向被认为是几条进藏线路里风光最秀美诡谲的,拉萨则是圣城,阿里更多是历史沧桑之感,处处山川壮美,天空碧蓝,湖水清幽,让人无一不感叹藏地大美、自然之奇。

也可以当作风俗片。“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藏区大多是大山隔断、雪山耸峙,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是常态,从牧区到林区到农作区到繁华城市,衣饰食物舞蹈语言都各有不同,处处都有风俗,处处都有人情。这一路,这几个朝圣的藏民,处处经历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互相合作,路上随便遇到藏民,就约了来喝甜茶,老人来指点他们磕头方式,遇到车辆破坏留宅住宿,经费不足便打工歇息,处处展现人情真挚,几尽世俗真空。而目的地阿里虽人烟罕至,但历来是吐蕃宗教中心,象雄古国、古格王朝都建于阿里,冈仁波齐神山则在这边陲苦寒之地别有地位。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藏地仍然纯粹,仍然原生态,仍然是天堂,尤其在恶劣的生存环境映衬之下,更为可贵。

仅有风光和风俗仍然是不够的。电影毕竟不是纪录片,自然要有故事感。然而,导演显然是为了真实,故意削减了故事感。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然到没有铺垫,也没有笔墨大张,自然到一切都那么平淡。生孩子迎接新生命到来;遇到山溪涨水漫了路面却不改磕头方式趟水虔诚磕头;无由地被一辆车撞翻却因为车上有缺氧急救的人大方让对方先过,卸掉车头,几个人甚至男人女人轮流拉车;远眺拉萨城的兴奋,却突然来了个转折,旅费不够只好停下来打工赚钱;叔叔死亡请来喇嘛天葬超度,贯穿生老病死、穷困富足、困顿顺畅,这一群人,就这样无意义地来到了终点,冈仁波齐。一遍又一遍地,围着一座无法言说的大山,虔诚地五体投地,机械、重复地围转神山,随着经幡翻舞蹈,经筒旋转,重复地念着六字真言,他们的灵魂得到了安歇。

在这无意义的荒凉里,只有孤独,只有枯燥,只有渺小,信仰将人超脱,将无意义赋予有意义,将旅程升华成朝圣。万物被赋予有灵,万神归位于山川。

文章作者

杲子

发表文章81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233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