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国故事的时代版和世界版——读《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

作者:长空溢彩

2018-05-06·阅读时长4分钟

263人看过

如何在“讲好中国故事”中不再失语、失态、失势?王义桅的《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完整的答卷。如作者说,讲好中国故事,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化自觉。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自己的故事,也为了讲好世界故事。要以精彩的方式讲好精彩的故事,以感人的方式讲好感人的故事,以人性的方式讲好人性的故事。

什么境界?就是中国故事之道,实现21世纪的“张载命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包容性全球化,推动形成三种世界秩序:文明秩序、国际秩序、公民秩序(三位一体,就是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一个具有特长历史、特大规模、特世俗社会、特殊崛起的国家。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什么是“一带一路”?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是中国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格局和周边外交的战略框架。从开放的内涵上来讲:“引进来”转向“走出去”;从开放的广度上来讲:为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实施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从开放的深度上来讲:加速节点国家与地区的FTA、投资协定的谈判等,着眼于国际规则的制定。具体而言,“一带一路”首先是一个欧亚地区交通网络。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三种全球化:丝绸之路所代表的农耕-游牧时代的全球化、工业革命所代表的工业-商业时代的全球化、“一带一路”所承载的工业-信息时代的全球化。丝绸之路的衰落成就了欧洲大航海时代。全球化的载体是海洋,海洋文明的逻辑成为普世逻辑。

“世界是平的”被称作全球化时代的典型写照。可是,扁平的世界却以商品、劳动力、技术、资金自由流通名义悄然完成社会分层,导致贫富分化,使得《21世纪资本论》成为继《世界是平的》之后研究全球化又一流行著作。

“世界是通的“。通,达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消除贫富差距、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打造包容性全球化。一句话,“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沿线国家共同现代化、文明共同复兴及包容性全球化三大使命,着眼于打造文明秩序、国际秩序、公民秩序三位一体的命运共同体,让中国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

——全球化逻辑:“中国要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毛泽东1956年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向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这大概是中国梦国际含义的较早表达了。

——文明逻辑:“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欧洲新教革命领袖马丁·路德这句话。

——经济逻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外交逻辑: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以权相交,权失则弃;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隋·王通《文中子·礼乐》

——认知逻辑: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而不接。晋·葛洪《抱朴子·博喻》。一带一路”既是山水画也是油画。

——中国智慧:往来不穷谓之通……推而行之谓之通(《周易·系辞上》)。“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这句话促使我们去思考,未来比什么呢?除了“道德”“智谋”“气力”外,还要关注“一带一路”的软实力,探讨“一带一路”的智慧。

——世界智慧:独行快,众行远。非洲谚语。

——结语: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英]莎士比亚。“一带一路”超越了近代逻辑,开创五百年未有之变局,是全球化的中国化、时代化、本土化。《史记·天官书》记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什么时候五星出东方呢?2040年9月9日。这是天象学计算出来的,不是迷信。1995年,在新疆和田地区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汉代蜀锦上记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那是改变了《共产党宣言》中所描绘的“农村从属于城市、东方从属于西方,内陆从属于海洋”的时代。

除了宏大叙事之外,作者还提供了个案研究。如“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柬埔寨对“一带一路”的十大担心、欧洲对“一带一路”的十大担心、英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作用、一带一路”孔子学院的故事等。

——“欧洲之父”让·莫内指出:“没有人,一切皆无可能,但是没有体制,一切不可持续。”

——欧洲国家多党制居多,很羡慕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说中国是“低头想五年、抬头想十年,心中想五十年”。因此,对中国人大谈“两个一百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时,可谓羡慕加嫉妒。

——“欧洲善于维持现状,而中国正高效地改变世界。”欧洲人的三大疑问:“一带一路”是什么?“一带一路”想干什么?一带一路”能否建成?

——欧洲对“一带一路”的十大担心,对欧“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要遵循“十少十多”原则:1.少讲文明历史,多讲现实合作;2.少讲欧亚,多讲东西方;3.少讲战略,多讲计划;4.少讲宏观,多讲微观;5.少讲结果,多讲过程;6.少讲顶层设计,多讲基层参与;7.少讲推进,多讲分工;8.少讲机遇,多讲风险;9.少讲国别,多讲欧洲;10.少讲中国,多讲国际。这“十少十多”,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尊重欧洲人的心态和关切,不能以己度人、一厢情愿。

——传播丝路文化、讲好丝路故事、阐明丝路精神,是丝路公共外交的三大内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

“If you believe,you can achieve.”最后,作者谦虚地说,“一带一路”是全新的事业,我只是在海边玩耍的小孩,有时拾到贝壳,更多的是感受到日出的光芒。

173*****065slht长空溢彩 3人推荐

文章作者

长空溢彩

发表文章34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21人

日子如水,心情是天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