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失去讲故事的能力很可惜

作者:马先勇

2018-05-16·阅读时长4分钟

324人看过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作者向家长们发问,多久没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了?质疑很多家长总是找借口不肯给孩子讲故事,不能很好地跟孩子交流,不能认真地陪孩子做事。

对此,我也很有感触,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不只是陪不陪孩子的问题,作为一个从事了30多年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我经常跟家长们接触,也了解到现在的确越来越少有家长晚上能认真陪着孩子看书给孩子讲故事的,很多家长自己不太喜欢读书,只是让孩子自己读故事,有时干脆随便扔给孩子一本书由孩子翻着玩,自己一边玩手机;有的家长则放任孩子睡前看动画片,孩子不哭不闹,家长更省心;即使有个别家长坚持给孩子讲故事,其实准确地说往往只是抱着书本读故事,而不是放开书本“讲”故事;有些家长给孩子读故事不知道变通,明明孩子还很小,书中很多词语还不能理解,可家长只管读,没想到读时换个孩子容易理解的词,也不给孩子解释,又不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不给孩子质疑的机会,孩子听得稀里糊涂的,时间长了,孩子也失去了听故事的兴趣;有些家长读故事语调平淡,在孩子面前不能保持童心,不能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给孩子讲故事,把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读得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孩子;有些家长不看书本就讲不好故事,更不用说完全抛开书本讲故事或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给孩子编故事了,比如民间传说也完全书面化,没有哪个孩子是“听”来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书,很多民间故事事实上在民间已经失传;有的家长在手机上下载读书软件,这固然大大方便了孩子读或者听故事,但这岂不等于把讲故事这样有趣的事交给了机器人一样?有的家长——也可以说是很多家长已经失去了给孩子讲故事的能力,这实在很可惜。

有的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讲不好,给孩子买书或者借书也缺乏主见,总是不知道该给孩子选本什么样的书,有的还会想到向别人请教,有的只管买所谓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对学习有帮助”的书,孩子是否喜欢看,孩子是否能理解,书的质量如何,一概不考虑,这对孩子的想象自由已经造成了隐性的伤害。现在条件很方便,手机也可以上网,搜索一下可以获得儿童图书信息,但有些家长对信息的识别能力不足,给孩子选书仍然是一筹莫展。更糟糕的情况是,有的家长似乎不舍得花钱给孩子买几本童话故事书,也没想过带孩子去图书馆借书,孩子失去了读故事的机会,这尤为令人遗憾。

那些不喜欢读书或者不耐烦给孩子讲故事的家长很可能早已失去讲故事的能力,说严重点,有些家长大概根本就不会讲故事。也许他们自己小时候就没听过家长讲故事,也许他们小时候也没读过几本“课外书”。现在的儿童的父母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在重视教育的名义下,背上了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同时电视开始流行,收音机越来越陌生,有些就没怎么听过广播。与此同时,在各种“革命”活动中高呼“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上一代也渐渐忘记讲故事那回事——他们小时候,大人讲的很多故事都归入了“四旧”,是“封建糟粕”,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谁还敢讲?有些年纪的人又都很清楚,几代人中小学时写作文往往都是照着所谓的“范文”套路写,没有几句完全属于自己的话,恐怕也没有给家长讲过故事,“讲故事”对现在的很多家长来说,简直就像中小学时代写作文一样让他们头大。小时候“听话”,长大了“看书”,一切都由别人做主,用自己的头脑独立自由地思考问题,某些家长怕是也不习惯了。

在一定程度上很多家长也忽视了通过讲故事对孩子的培养,他们甚至并不在乎孩子课外读不读什么书,也许根本就不认为读书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而不会“讲”故事的家长则忽视了“讲故事”本身的魅力,从功利的角度说,他们大概忘记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孩子表达能力的熏陶,也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更进一步说,如果能够较好地给孩子“讲”故事,孩子就可以更深刻地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思想感情,对孩子自身情感发展也很有益处。而且,家长如果坚持经常给孩子“讲故事”或者陪孩子一起读故事,也能更好地促进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完善,这样的家庭更和睦,家庭气氛也更温馨。尤其是儿童睡前,如果家长能陪着孩子读书讲故事,孩子的安全感更高,睡得更香甜。

陪伴孩子不仅仅是单向地给孩子讲故事,也应该听听孩子讲故事,至少可以借此鼓励孩子思考和表达,分享孩子带来的快乐。大多儿童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很少自己讲故事,但他们本身是有表达欲望的,他们想把自己听到的故事讲出来,也想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想象说出来。许多做父母的对儿童讲故事的能力似乎缺乏信心,至于让儿童编故事,更少有人引导了,不指责孩子“胡说八道”就算好的了。很少有家长留意孩子的表达所流露的情感需求和思想困惑、兴趣探索,无意中扼杀了孩子的自由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想象力,也掐断了与孩子深入沟通的一条途径。其实单从孩子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说,让孩子讲故事也很值得尝试。让儿童讲故事,对增强儿童记忆力,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激发儿童兴趣等,是有益的。因为儿童要讲故事,就要记住故事情节,会试着记住语言内容、.故事结构等;如果讲的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就会讲出自己的观察,这会引导他以后留心观察;为了把故事讲好,儿童就会自觉的注意遣词造句,其思维及表达能力当然要进步。让孩子自己独立自主编故事,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各方面都得以发挥,在认识事物理解问题方面也大有助益。

如果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讲故事,甚至表演故事,亲子互动自娱自乐,不也很有意思吗?家长不做固步自封的井底之蛙,也不会对孩子画地为牢,讲故事中的儿童是自由的是幸福的,作为家长不也快乐吗?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马先勇

发表文章4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3人

为了希望,我愿意经历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