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先勇
2021-08-18·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14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中小学假期托管服务和课后服务看上去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家长的麻烦,但真正接受“服务”的对象是中小学生,他们对这样的“服务”认可吗?
有关文件明确提出假期托管服务不能沦为假期作业辅导,要学校充分利用各项资源,让学生在校园里过一个内容丰富活泼有趣的假期——各地中小学的校内资源有很大差异,城乡之间是天壤之别,城市与小城镇之间也同样悬殊,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更不在一个层次,能满足中小学生假期生活渴求的学校有多少?即便大城市,假期托管服务有多少学生愿意并喜欢,也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
无法否认的是,很多中小学平时也无力满足学生课堂之外的需求。室内体育馆就不说了,足球场对很多中小学而言还是梦想;顶多不过一间音乐教室如何让兴趣各异的孩子凑在一起?图书室阅览室没有最新的报刊杂志,还有很多学校电教室电脑早已老化,等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学校要不要开展假期托管服务?不开展,家长觉得作难,开展,学校似乎有点勉为其难。
不妨先看看各地“课后服务”的开展情况。
课后服务本来是企图解决城市中小学下午三点半放学后学生去哪里的问题——很多城市中小学下午三点半左右就放学了,但在很多小城镇,甚至包括一些够不上“国际大都市”级别的城市,中小学下午放学时间要晚得多,五六点才放学,还需要提供“课后服务”吗?有关文件特别强调课后服务不能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鼓励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活跃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然而文件高高在上落不了地,在这个成绩为王高考工厂为榜样的教育氛围中,不少学校的课后服务几乎从实施的第一天就变成了家庭作业辅导“服务”,而且大部分家长是没意见甚至支持的,“老师辅导作业比较专业”,“老师辅导家庭作业,学生比较听话比较省心,能及时完成作业”。学校这样做也省了很多麻烦,似乎也有助于“提高成绩”,何况“课后服务”有补贴,能够收费,有些学校甚至鼓励家长让学生留在学校,据我所知,有学校接受课后服务的学生高达90%以上,某些班级全部学生都留下了。一些小城镇小学下午近六点放学,还要开展“课后服务”,这哪里还是“课后服务”,根本就是家庭作业辅导班,减轻课业负担那回事就算没有。有几个学生愿意享受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课后服务”,学校和家长都故意不考虑。
那些把课后服务搞成作业辅导班的学校也积极响应假期托管服务号召,难免也把假期托管异化为假期辅导班。监管部门对各学校平时的“课后服务”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别的问题基本不会追究,尤其课业负担问题上,监管部门相当“理解”各学校的做法,对假期托管服务变成“假托”服务搞作业辅导,恐怕也是一样的态度。显然,在一些地方单单指望学校丰富学生课堂之外的生活,不太可靠。
更何况假期托管服务推广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家长们工作忙,没人照看的学生存在安全问题。把学生圈进学校看上去安全了,但也恰恰就是这个“安全”给了学校一个很漂亮的借口,在学校做课业之外的其它活动存在安全上的问题,平时就因为这个学校的“头疼大事”,学校体育课了无生机,课间学生动辄得咎被扣分,这暑假嘛,大家还是规规矩矩呆教室里,万事大吉。我们的孩子处于被过度保护的“安全”中,而习惯了被保护的孩子们自身对安全的认识很空洞很模糊,一旦走出校园,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远离社会现实生活的“安全”只是一个假象,这恐怕正是青少年校外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安全为理由给孩子们画地为牢,探索兴致旺盛的少年们如何甘心?想冒险却又缺乏正确引导,不出问题简直是奇迹。
退一步说,就算有关部门会到学校认真检查暑假托管服务情况,学校也真心愿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所有功能室都开放了,学生们都有模有样地体验“丰富”的暑假生活——不过是校园生活“丰富”而已。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呆的时间还不够长吗?虽然他们也许可以在学校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但没有真实的体验,不能真正融入社会现实,对我们的社会认识过于肤浅,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也可以说,我们是在圈养青少年,是在温室里培育祖国的花朵。
所以,我们的孩子需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走向广阔的现实世界。这一庞大的群体值得拥有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仅有力有不逮的学校提供托管服务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开放服务。
就暑假而言,很多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相对单调,活动空间有限。虽然有夏令营、研学旅行之类活动可以让中小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但大多数夏令营、研学旅行活动时间太短,费用却又太高,根本就是一门“贵族”生意,大多数家庭难以接受。各种课业之外的培训班五花八门,如各种舞蹈班、音乐班、跆拳道班、足球营、武术班、美术班、书法班、口才班、主持人班等等,看上去暑假中小学生有丰富的选择,可这些同样完全以赚钱为目的的培训班每天不过一两个小时,费用实质上比夏令营还高,更不用说比校外课业辅导班相对要贵得多了。
要说孩子们也可以参与公益性质的活动,参观各种博物馆,走进科技馆,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公益讲座,等等,不过这些恐怕也仅限于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博物馆少,藏品也很难吸引人,科技馆、展览馆空间有限。更别提小城镇,博物馆简直空空如也,货真价实的文物屈指可数,根本吊不起孩子们的兴致,门可罗雀。
当然,大城市文化娱乐活动比较丰富,还有体育比赛、戏剧演出、音乐会、展览会等等,不过也多属于高消费,一般家庭只能偶尔为之。其它地方的孩子们只能看电视解馋,而一家要有两个孩子,很可能争不到电视就去打游戏了。无论是当沙发土豆整天看电视,还是长时间打游戏,这都很让家长头痛。
换个角度说,推广课后服务和暑期学校托管服务还是从大城市开始的,大城市的家长似乎更希望把孩子圈进学校。显然,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的社会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孩子们能去的地方并不多,很多家长甚至不敢放手让孩子找邻居小朋友玩。不把孩子们圈进学校,那就只能关在家里。
有两件事给我一点启发。
发表文章4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3人
为了希望,我愿意经历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