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先勇
2018-05-24·阅读时长5分钟
西施没那么正经
西施,据说是中国美女第一人。
不过,如果单论美貌,按历史排序的话,殷纣王的宠妃苏妲己也许更有资格争这个第一。只是苏妲己一身的“狐臭”,又过于妖媚,是个狐狸精,是妖怪,而且很歹毒,祸国殃民,实在有辱“美女”的名声。无论是《封神榜》原著的描述,还是后来的戏曲表演,乃至现代影视剧的刻画,苏妲己都是一副妖里妖气蛇蝎心肠的模样,一点都不讨人喜欢,除了纣王跟她比较般配,恐怕还真没几个男人受得了她。为讨得妲己欢心,纣王毁了家庭丢了事业败了祖产。妲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是专门给纣王添乱帮倒忙的,绝对是纣王的负面资产,当然更是殷商王朝的千古罪人。尽管曾经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给罪恶昭彰的纣王“一分为二”平反辩诬,却不会替臭名昭著的妲己说半句好话。你要是有个理由,肩负什么使命,抱着某种目的不择手段来摧毁殷朝大业,或许有人会转个角度换个立场替你美言几句,但妲己没有来由,只图一时兴致任意享乐“吃青春饭”,一心坏事不管结果。虽然客观上妲己使纣王人心尽失众叛亲离,把民意民心民众全赶到周王那里去了,但得了好处的周王丝毫都不感激,一点都不领情,反而历数其罪,戳穿画皮,美女变狐狸,来了个杀无赦。妲己的美貌原来是个假象,妲己就是个冒牌美女,也算咎由自取。这也是对很多人的一种安慰,否则,能把赳赳武夫殷纣王迷得神魂颠倒的苏妲己评不上美女称号,说不过去啊。
反过来看看美女西施。传统的和现代的各种艺术形式表现的西施形象总是能叫人感动一番,生病蹙眉的样子也楚楚动人,还惹出一个东施效颦。西施愿意为越国献出自己的所有,哪怕为越王勾践的复兴大业去以自己的美貌勾引吴王夫差,冒着失去贞节的危险,西施也毫不犹豫。如此爱国热情,谁人敢比?
战国时期,深刻影响后世中国的儒家思想虽已萌芽,但离占据意识形态政治高度还很遥远,人们的贞节观可能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美女西施大概并不在乎自己失身于吴王,人们对女人贞操或许不怎么当回事,尚属“丧家狗”的孔圣人也未必会拿女人的贞操说事。后来赞美西施的文人墨客都是正统儒家的忠实弟子,已经很会利用“烈女”宣教了,但恐怕他们就没想到西施的原始贞节观,他们只是喜欢美女,尤其喜欢美女爱国。到现在,也是如此。
相对于妲己祸害殷商王朝的表现,西施在毁灭吴王夫差以及吴国时,目标明确而更积极主动,手段一点都不含糊。可人们能够看到的西施艺术形象一直都是端庄高贵的圣女模样,简直是“国母”典范了,即使她怂恿吴王夫差除掉上谏的大臣,也是一副义正词严的做派。这实在有点不可思议,一个整天都一本正经的美女如何哄得好色的吴王夫差服服帖帖?单凭天下第一的美色就可以冲威猛的夫差颐指气使?这样看来吴王夫差只要看看美女的花容月貌就心甘情愿俯首帖耳,如果不是鬼使神差那他简直就是天下头号色迷。可能吗?谁相信?美女西施在夫差跟前不耍些撒娇装嗔之类的小手段,不抛媚眼不挑逗,堂堂一君王怎么就宠她信她依她?我无法想象当初越王勾践和谋士范蠡偏偏找了这么一个正经烈女去担负“美人计”的一号主角。难道西施并非心甘情愿献身夫差而笑不出来成了一个冰美人?就跟被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逗乐的褒姒一样?其实以美貌而言,褒姒也该排在西施前边,同样因为她也属于红颜祸水,让周幽王亡了国,而且自己的故事也不多。褒姒和苏妲己比较可恶,因为亡了自己丈夫的国。西施亡了别人的国,所以是英雄。
跟着妲己的敌人讨伐妲己,顺着西施的同党赞美西施,除了得出妲己属妖西施为美之外,不会有别的结论。如果是劝谏吴王宠幸西施的那些大臣来讲这个故事,西施和妲己大概不分伯仲。只是妲己投怀送抱是自愿的,西施委身于仇敌完全违心。倘若把西施看作复仇女神,身上自然该有点神圣,但是,圣女作为“美人计”的工具似乎也不必太严肃。西施差不多算得上天下一流间谍,能不动声色消灭仇敌,又能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其间的日子何其艰难,心灵的挣扎何其痛苦!她没有担心过自己有被揭穿身份的可能?男人拿一个弱女子做了一笔大买卖,一众旁观者起劲为这女子叫好,什么心态?
脸谱化的西施迷了很多人的心窍,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两个电影角色还深受其害。纪念蔡锷将军的《知音》中,当时风头正盛的女演员饰演的小凤仙本来也是一个风尘女子,但谁看出了她身上的风尘?当时就有人质疑,说导演要么是找错了演员,要么是演员对人物的理解不到位。也许那时人们的思想还不够开放,导演和演员不敢造次,但我想恐怕更大的可能是,小凤仙作为剧中的一个正面人物,导演当然就要她一本正经了,结果是一副楚楚可怜的小凤仙叫人怎么都无法相信她是京城名妓。有一出京剧《蔡锷与小凤仙》中,小凤仙简直就是女中豪杰,所谓“风尘”早被甩到九霄云外了。几年后,根据曹禺话剧改编的电影《日出》中,红极一时的女演员饰演的交际花陈白露实在也很失败,导演似乎一心要表现她所处时代的黑暗,给观众上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和政治课,把一部好端端的悲剧经典硬是给搞成了教学片,当然就不能让观众看到交际花哪怕瞬间的快乐,免得学坏。演员竟然还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纯粹是占了原著的光——这其中就有我一票,因为我后来读原著发现,曹禺并没有把陈白露写得那么可爱,作为主角并非所谓的“正面人物”,没有那么正儿八经。
“圣女”西施深入人心,连男人都跟着沾光。有一部叫《二泉映月》的电影中,失明的阿炳是一个不畏权贵、爱情忠贞、情操高尚的民间艺术家——我估计现在没几个人知道那电影。事实却很不“艺术”,现实中的阿炳吃喝嫖赌外加吸鸦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喜欢美化榜样人物,好像不弄出个“高大全”,不制造出头戴光环的圣徒,就不好意思编写一个故事叫人学习,就可能误人子弟似的。
在中国的艺术领域,脸谱化的正反分明扭曲了多少人物?我一点都不反对谁赞美西施,只是别叫西施装模作样一脸正经。我也不支持谁羞辱西施,真正应该为西施冒险深入虎穴承担责任的不是美女自己,而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他可没少享受赞誉,事实上他很狡诈,明明是他逼一个弱女子任虎狼蹂躏,却借了“爱国”旗号掩盖自己称霸的野心。那个因所谓的智谋而被后人追捧的范蠡也脱不了干系,后来他好像娶了西施,也弥补不了他良心的亏欠。或许,这西施的故事就是他花钱请人编出来的。勾践复国后,范蠡泛舟江湖做起买卖,还成了商贾崇拜的鼻祖,有的是钱。范蠡太精明,跟他沾边的故事哄了几千年的人,然而,当初他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给敌对方的夫差时,是不是借着“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是必要的”之类“深明大义”的高调安慰自己?
发表文章4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63人
为了希望,我愿意经历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