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生
2018-07-26·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90个字,产生2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弗洛伊德在1923年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现代精神分析概念:本我、自我以及超我。其含义是在解释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关系。本我代表了完全潜意识的欲望;自我是有意识对现实世界的处理;超我是良知以及内在的道德审判。有意思的是,爱伦·坡早于弗洛伊德80年,就已经用小说的形式,几近完美地展示出了弗洛伊德所提出的理论——欲望与死亡、现实与梦境、恶意与忏悔。我大胆推测,弗洛伊德是不是曾经将爱伦·坡的60多个短篇小说当作精神分析案例做过阅读?
如果我们用弗洛伊德理论重读爱伦·坡经典的作品《黑猫》,将知道为什么爱伦·坡的小说就是一部完整的精神病案例。
来回顾一下《黑猫》的故事。“我”是一个从小就以性情温顺并富于爱心而闻名的人,喜欢动物,与一名性格秉性相仿的女人早早结了婚,并且养了一只温顺黏人的黑猫,对了,那只猫叫“普鲁托”(古罗马的冥王之意)。由于酗酒成癖,“我”开始变得喜怒无常,喜欢对妻子拳打脚踢,唯独对那只黑猫,保有克制。终于,病情日益严重,“杜松子酒滋养最残忍的恶意渗透了我躯体的每一丝纤维”。“我”用小刀剜掉了黑猫的一只眼睛。“我的灵魂依然无动于衷,纵酒狂欢,淹没了我所为的记忆。”
眼见一只曾经如此热爱自己的黑猫渐渐远离,“我”并没有忘记给自己进行心理分析,并得出一个结论——反常是人类心灵原始冲动的一种,是决定人之性格的原始官能或情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被反常所毁灭,并吊死了那只黑猫。当天晚上一场奇怪的大火发生,之后在坍塌了一半的墙壁上竟然出现一只被吊死的猫的浮雕。“我”在之后的日子里进入到类似悔恨和自责中。
之后“我”在一次大醉中恍惚在街头见到一只非常像普鲁托的猫,唯一的区别是脖子上有一道白毛,这只猫一路尾随“我”回了家,第二天早晨“我”却发现这只猫的一只眼睛被剜掉了,“我”从厌恶、惧怕,直到被恐惧折磨出了幻觉,猫脖子上的白毛越发清晰呈现出吊绳的轮廓。最终“我”筹划了一场谋杀,狂怒中却错杀了妻子,随后“我”开始冷静地思考如何处理妻子的尸体,“剁成碎块烧掉,或者在地窖里挖一个坟墓,再或者将其包装成货物搬出房子”,最终“我”挑选了像中世纪的僧侣一样的方式,将受害者砌进墙壁。当第四天警察上门时,墙壁里发出了长长的、持续不断的尖叫声,警察立马动手拆开了墙壁,墙壁后头站立着的是妻子腐烂的尸体,头上正坐着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黑猫。
在回顾这个故事,或是这场谋杀的细节时,总让人不寒而栗。爱伦·坡抓住了人身上每一个弱点,将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演绎得入木三分,不,应该说,爱伦·坡写出一个精神病患者几乎所有的复杂的内心。血淋淋对人性的解剖才是这部小说里最让人恐惧的部分。
发表文章99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433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