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节气征稿 | 白露 循着节气读绘本

作者:巷涯

2018-09-13·阅读时长5分钟

470人看过

秋处露秋寒霜降。

玉露生凉。在处暑的最后几日,满大街已只见短袖而不见短裤,白露一到,更是要长衣长裤。正如古人言,白露时节,大抵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一日而四时之气备。而这个时节的微微凉,恰带来了秋高气爽、景气清明,晚照配晴空,白云映绿柳,只道天凉好个秋!

白露三候很有点意思: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给人满满的画面感。明明是水土湿气凝而为露,而这三候都与鸟儿有关,仿佛是在映射天空与大地之间的情意绵绵。

节气物候中燕子的归去来,也在印证节气文化的诞生地在中原大地,这样燕子才能春至秋归。但这里似乎有个bug:大雁和燕子都是自北向南飞,为什么“鸿雁来”而“玄鸟归”呢,似乎“鸿雁去”和玄鸟归更搭。更奇怪的是,雨水节气第二候,也是“鸿雁来”。查了查,得知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而鸿雁“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这么想来,鸿雁更似苏轼《定风波》中的点酥娘,奔波过后,此心安处是吾乡。

从春分“元鸟至”到白露“玄鸟归”,在你仰望燕群飞过的不经意间,时空变幻,半年的日子就这么划过。也许尘世中的我们,一年中能仰望天空留意鸟儿迁徙的次数数不出两回。

灵动


日本的科学图画书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包罗万象,从天文、气象、生物、地理、到数学、英文、语言,几乎要承包一个小朋友0-6岁、6-12岁生长的每一顿科学大餐。我们只知道日本的小孩子有“冬季耐寒训练”,在寒风中穿着短衣短裤晨练,殊不知日本人严谨的作风和对科学的持久探究是怎么炼成的。我认为,从科学图画书似乎可以窥见一斑。


不论是在庭院还是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鸟儿,但是好像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大家是不是都太忙了呢?孩子对鸟儿有天生的好奇,可是他们快乐地向小鸟奔过去只会吓到它们。要怎么样才能拍到鸟儿最自然的姿态、最多样化的行为?日本摄影师松桥利光的秘诀很奇妙,就是到河边去和鸟儿一起睡午觉!因为当他睡午觉的时候,周边的鸟会对他失去戒心,纷纷跑到他眼前,而且自由自在地捕鱼、跳跃、发呆……

瞧,这就是他相片中的鸟儿。他还告诉小朋友们三个看鸟的小秘诀。①不要以充满斗志、非找到鸟的决心去看鸟。因为野鸟对这种人的气势非常敏感,这会让它们先发现你,然后就飞到远处去了。应该以平静的心情,像在欣赏风景般地看看四周。②即使找到鸟,也不要发出声音。太过兴奋的情绪也会被它们察觉到。还有踢踏的脚步也不行。应该静下心来,安静地移动。③要即使鸟儿一直盯着你看,也要假装没看见它。要靠近它的时候,也不可以直接朝它走过去,要假装成“我是要去那边啦”,一边斜眼看鸟儿,一边慢慢地靠过去。

好贴心的观鸟小贴士哦!

上次读《葡萄》,狐狸求教之后获知种葡萄最最权威的秘诀是要有爱,这本书告诉小朋友们,要观察鸟儿、拍摄鸟儿最最重要也还是一样。在这样细心有爱的摄影师手中,拍摄出来的鸟儿安静、自然,真真儿是天空中的精灵。最后的这张图片我特别喜欢,能被这样的精灵陪伴左右,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希望



一只飞了好久好久的小喜鹊。

一座光秃秃的岩石山。

一场不期而遇。

在人生陷入低潮时,心很容易变得“光秃秃”,像极了这座坚硬、冰冷的岩石山。然而,我相信每一个孤独的灵魂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期待希望之花在心中盛开,只是这希冀被埋藏得太久。几百年都没有见过一个身影的岩石山,在小喜鹊驻足休息的那一瞬,深埋的希望打开了。小喜鹊的快乐单纯感染着他,在橘色阳光的映照下,岩石山也变柔软了,他和小喜鹊约定着下一次的相会。

等待是漫长的,对一座刚刚看到一点希望之光的岩石山来说,更是一场保留希望抑或是熄灭希望的考验。岩石山的身上隐藏了很多小喜鹊的身影,夏夜的星空也幻化出小喜鹊那尽情飞翔的样子。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岩石山失望了,枯萎了,哭了。等待是漫长的,对一座刚刚看到一点希望之光的岩石山来说,更是一场保留希望抑或是熄灭希望的考验。岩石山的身上隐藏了很多小喜鹊的身影,夏夜的星空也幻化出小喜鹊那尽情飞翔的样子。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岩石山失望了,枯萎了,哭了。



冬去春来。小喜鹊没有食言,随着他一起来的,还有一颗“小绿球”,还有绿森林里的樱花、杜鹃花,以及自己刚刚举行婚礼的故事。小喜鹊送给岩石山的礼物,为他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后来,小喜鹊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岩石山上慢慢地绿意盎然,他再也不孤单了。

从头到尾,小喜鹊带给岩石山陪伴、礼物和生机,而岩石山为小喜鹊提供庇护,最终小喜鹊的儿子、孙子、曾孙举家迁往岩石山,使小喜鹊有限的生命化为不朽。《小喜鹊和岩石山》获得了第四届丰子恺儿童优秀图画书奖,它的作者刘清彦从高中开始对小朋友们说故事,不断看见阅读对他们的思考启发,也陪伴他们一起经历生命的高山低谷。在这样的人生积淀中,他写就了这本绘本,当然绘者的呈现是点睛之笔。这个故事有其表面上的施与受,孩子也很容易理解,但其背后的深意,恐怕就需要他们随着成长去慢慢咀嚼了。


自由



《高空走索人》这本书看似与鸟儿无关,近来陪可心读得入迷,忍不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对于梦想,有人一笑而过,有人深藏心中,有人为之奋斗一生。前段时间读过《天空在脚下》,就已经被书中小小女孩爆发出的能量所感慨;同为凯迪克金奖作品,《高空走索人》是相似的情节,从构图、文风和叙事格局来说更加宏大,而纽约世贸中心的陨落则让菲利普的高空走索有了千古绝唱的意义。


展开这个折页,一幅绝美的俯瞰图,可心不禁WOW的赞叹,和我一起沉醉于高空、海湾和那个走索的勇士。下一个折页一打开,她又惊叹不已,是从400多米下的人们向上仰视的视角,我把书立起来,又往高处举了举,WOW~有种身临其境地感觉,真想回到1974年那个清晨。

自由、光荣与梦想。那一刻,菲利普已然和翱翔在他身旁的海鸥融为一体,他就是一只飞鸟。

我喜欢描述寻常人情的绘本,总是不习惯用绘本直接给小朋友灌输鸡汤,而这本书自然的起承转合,让人就是想干了这杯鸡汤。菲利普·帕特这种浪漫的英雄主义,恐怕随着这些含金量极高的画面印在了可心脑海里,同时也许还有对追逐梦想、战胜自己的模模糊糊的认识。

 故事最后话锋一转,双子星大楼现在已经消失了,我尽量客观地给可心描述了“911”,她若有所思。

“可是在记忆里,这两座大楼依然耸立,就好像烙印在天空中。其中一部分记忆来自1974年8月7日那个美好的早晨——菲利普曾在这两座高楼间漫步。”我缓缓地读完了最后这几句,可心把书凑近自己,久久地凝视着双子星中间的那个小点儿——鸟儿一般的菲利普。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巷涯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