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822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潘洋 编译)
现代人对中世纪时期的戏剧缺乏了解,因而这段时期的戏剧史显得晦涩难懂,含糊不清。当时的巡回演出剧团,以及后来流浪的吟游诗人四处表演大受欢迎的滑稽剧,其中仍然保留了一丝罗马喜剧的传统。然而除此以外,总体来说,古老的戏剧似乎突然销声匿迹了。不论如何,就我们对这一时期掌握的情况而言,中世纪重要的戏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①15世纪的戏剧只在礼拜仪式中发展,我们只有在教堂里才能窥见其一角。在西方,这种宗教戏剧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世纪到13世纪末,主要表现为仪式剧;第二阶段从14世纪到16世纪,主要表现为神秘剧。②我们先就宗教戏剧发展的两个阶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再对两者的特征做详细的描述。
在某种程度上,宗教戏剧起源于戏剧化地展现神职工作。也就是说,主持宗教仪式的牧师实际上是在扮演某种角色,而不仅仅是讲述故事而已。这种表演最初运用于讲述耶稣复活的故事,后来很快也运用于讲述耶稣诞生的情景。围绕传说初始的核心,故事逐步丰满起来:在耶稣复活的戏剧中,两个玛利亚在耶稣之墓的情节(马太福音28:1-7)处于购买油膏的情节之后,而位于描绘复活的耶稣向这两个妇人以及他的门徒现身的情景之前。于是整个耶稣复活的戏剧向回扩展到包括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和审判,并最终包含了所有在耶稣受难日和复活日之间发生的故事。同样,在耶稣降生的戏剧中,牧羊人对马槽膜拜的情节也扩展为包含天使向圣母玛利亚报喜,逃抵埃及和屠杀婴儿等情节。早在故事丰满的进程完成之前,戏剧已经摆脱了初始时作为教堂服务的一部分的角色,而是以宗教节日的特色流传下来,当宗教仪式进入高潮时在教堂的柱廊或者台阶上上演。虽然演员仍然是牧师,但是参与仪式的人们则很可能作为合唱队参与表演。接着,本地语言逐渐取代了拉丁语,舞台道具和服装都日益精美。随着观众人数的不断增长,专业的演员取代了牧师逐渐成为表演的主角,而演出的场地也从教堂转移到了市场。到14世纪中叶左右,仪式剧完成了从教会到地方的转变,并直接导致了神秘剧的出现。神秘剧是中世纪晚期典型的宗教戏剧。尽管神秘剧这一新的戏剧形式出现了,但更加古老、也更加简单的传统模式却也存活了下来。比如在17世纪的中学或者大学上演的关于宗教神圣题材的“学校戏剧”、宗教剧甚至歌剧的某些方面还能找到传统仪式剧的影子,在意大利罗马以及德国的北部尤其如此。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