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召旭
2020-05-08·阅读时长10分钟
曲目信息
曲目
《小提琴协奏曲 Op.35》第一乐章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I. Allegro moderato)
作曲家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各位中读《古典音乐说明书》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段召旭。
今天我们要开始讲解金牛座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也是非常受大家喜欢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也是《古典音乐说明书》的老朋友,在第一季、第二季里都介绍过他的作品。因此对于他的生平和一些著名的经历,在这儿就不再赘述了。
今天要介绍的是他一首很伟大的大型作品,也被誉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的《小提琴协奏曲 Op.35》,也是他一生写过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小提琴协奏曲 Op.35》写于1878年,柴科夫斯基生于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年份1840年,所以1878年他大概38岁,那时候他手里其实有好几个作曲计划,其中包括这首《小提琴协奏曲 Op.35》。但是当他开始写这首《小提琴协奏曲 Op.35》之后,他就一下被这个计划深深地吸引了,因此当时就暂停了其他作品的写作。所以可见当时他在写的过程当中非常投入,而且写完之后他也非常高兴。
大家如果听了纯享曲可能会发现,其实这首协奏曲的每一个主题几乎都带有俄罗斯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在强力集团的眼中好像柴科夫斯基是一个比较西化的作曲家,但实际上他对于俄罗斯音乐的运用是非常多的,因此他也对于把俄罗斯音乐介绍给全世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他写了这首《小提琴协奏曲 Op.35》之后,自己也意识到里面的俄罗斯风格。他曾给著名笔友梅克夫人写信说,我有时候是有意的,有时候是无意的,在我的作品当中出现俄罗斯的题材。而且他说这些俄罗斯的题材和音乐,都是自幼就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和心灵里的,已经深入骨髓,不知不觉就会写出来。
▲ 柴科夫斯基肖像画
尼古拉·库兹涅佐夫绘于1893年
藏于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特别有意思的是,柴科夫斯基这首《小提琴协奏曲 Op.35》和后面我们要介绍那首著名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现在都是全世界在该体裁之内最知名的作品,但是在刚问世的时候都遭遇了挫折,所以这也是一个特别好玩的事。《第一钢琴协奏曲》我们可以下次再聊,《小提琴协奏曲 Op.35》当时柴科夫斯基写出来之后本来是给当时一个著名的小提琴家,也正好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当教授的利奥波德·冯·奥尔(Leopold von Auer,俄罗斯小提琴家),但结果人家不买账。如果现在小提琴家有一首柴科夫斯基写给他的作品,那是荣幸之至。结果奥尔根本不当回事,而且觉得柴科夫斯基也不会拉小提琴,不能写出好作品。所以可能也没认真看,就说拉不了,曲子不符合小提琴的要求。意思就是你又不会拉琴,写出来的曲子肯定不适合我们演奏。
实际上确实柴科夫斯基基本不会拉小提琴,但是他在写的过程当中,一直有一个小提琴家朋友约瑟夫·高迪克(Iosif Kotek,俄罗斯小提琴家与作曲家)帮忙给他参谋,这首曲子是这么写出来的。所以他那位朋友就说其实这首协奏曲一点都不难,根本不是奥尔说的那样,不合乎小提琴的要求。虽然奥尔不要,结果有另外一位小提琴家,非常坚定地支持这首协奏曲,就是阿道夫·布洛斯基(Adolph Brodsky,俄罗斯小提琴家)。他就满处演奏,首先是在维也纳演,后来又到别处演。当然《小提琴协奏曲 Op.35》我觉得比《第一钢琴协奏曲》还悲催,他演了之后居然还是不成功,首演之后在维也纳也是恶评如潮。
▲ 阿道夫·布洛斯基肖像照
摄于1891-1894年在纽约工作期间
19世纪著名的乐评人爱德华·汉斯利克(Eduard Hanslick,奥地利音乐评论家、美学家),如果喜欢音乐美学的朋友一定要知道这个人。他评价这首《小提琴协奏曲 Op.35》说,这首协奏曲有那么一阵子还能算是音乐,比例恰当而且不无才华,但是很快野蛮就占了上风,并且一直支配着乐器,直到第一乐章结束。说小提琴不再是演奏出来的,它是被硬生生地拉扯、被撕裂、粉碎,被击打得伤痕累累。然后他接着说,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 Op.35》,让我们第一次产生了这样可怕的想法,那就是音乐也可能玷污人的耳朵。
▲ 汉斯利克40岁时的肖像照
汉斯利克的意思也就是,《小提琴协奏曲 Op.35》是一首肮脏的音乐,都能把耳朵给听脏了。所以这是对柴科夫斯基很大的打击,我觉得柴科夫斯基后来再也没有写过协奏曲,和这个也可能有关系。因为我们知道柴科夫斯基是一个非常敏感、脆弱而且多愁善感的人。但是好在后来这首协奏曲获得了全世界的承认,也归功于布洛斯基到处的演奏,所以后来柴科夫斯基就把这首协奏曲题献给他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首协奏曲题献就是这个名字。
说到我和《小提琴协奏曲 Op.35》的结缘,其实要提到一部电影《音乐会》。当时我也很偶然地看到这部电影,而且我看的时候也不知道里面有配乐,只是一看名字《音乐会》就想看一看,结果发现这是部极好的电影,推荐大家有时间都看一看。这部电影其实是个喜剧,是那种让人笑中带泪的喜剧,当然在这儿我就不对情节剧透了。这首《小提琴协奏曲 Op.35》出现在全剧的最高潮,等于是拿这首协奏曲来为大家揭秘,让观众明白了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它既是在剧中演奏这首协奏曲,同时也成了背景音乐。尤其听到协奏曲的高潮出现的时候,和剧情的搭配真的是催人泪下,非常的令人感动。
▲ 电影《音乐会》剧照
所以我是因为这部电影才找来协奏曲的唱片听,但是说实话,虽然听唱片的时候觉得也还是挺好听的,但真的就没有在电影里听的时候那么感动。所以今天我也想把这首协奏曲介绍给大家,大家也可以去看看那个电影,相信这也是能够让大家非常喜爱的一部片子。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 Op.35》有三个乐章,我们今天就介绍它的第一乐章。第一乐章也蛮长的,其实演奏时间也得将近20分钟。所以我们在课上给大家介绍一下几个主要的东西,这样你听的时候就会有头绪,就容易听得进去。否则太长的话,容易听着就跑神了,我们在课上的工作就是让你抓住它里面的要点。首先一进来是乐队的引子,在电影里也是这样的,但是电影使用它的时候进行了删减。但是引子一出来,因为它是表现演出一上来这首曲子开始了,所以这个引子在电影里是有的。一进来先是一个单独的旋律,是这么一个旋律(弹奏)。然后像回答一样(弹奏),这么两个有点遥远又有点开阔这么一种感觉的旋律,好像置身一个比较辽阔的地方。
突然乐队就开始,全奏就上来了,那么它是从弱的开始的(弹奏)。大家可以听到这个旋律是一直往上递进的(弹奏),然后(弹奏),它实际是一个对话的感觉,到时候大家听乐队版会非常明显。它这个是(弹奏),然后(弹奏),这是一句话。然后跟它每一次都有一个好像是回答一样(弹奏),然后又来(弹奏),好像每次都是这样的,一问一答的感觉,然后逐渐递增,音量也在增长。然后推出小提琴,那么小提琴一进来,首先是它单独的一个旋律(弹奏),相当于也是个前奏,它等于把前奏接过来了。
然后小提琴开始演奏著名的第一主题,第一主题是这样的(弹奏)。这是它的第一主题,在电影当中开始讲他们之前的事情,一边给大家来揭秘,所以这个音乐我一听就总跟一个故事讲述的开头能够联系起来,当然大家听了可能有不一样的感觉。在这个主题演奏的时候,乐队在下面是(弹奏),就是伴奏,所以合起来(弹奏),到时候大家就去听纯享曲就可以。这是它的第一次陈述,之后它又经过了一个连接句之后(弹奏),这是小提琴的连接句。然后小提琴变成高8度再演奏,还是这个主题(弹奏),更激动一些,和第一次那种叙述式的陈述不太一样。而且这个主题在后面还会有多次的变奏,大家在这里记住它的原形,之后就在里面去寻找它的变奏。
有时候我们还会听到小提琴和乐队的对话,比方乐队一个这样的(弹奏),然后小提琴那边是(弹奏),然后乐队又来(弹奏),小提琴又是(弹奏),好像一问一答的感觉,大家可以去听一听,但这个就是连接,并不是一个主题。然后我们就会听到第二主题,也是一个小提琴的连接句(弹奏),第二主题是这样的(弹奏),这么一个感觉,好像比刚才更抒情一些。然后伴奏就是乐队(弹奏),所以合起来是(弹奏),是不是加了伴奏就立体了,声音就更加丰富了。所以像小提琴这样的单旋律乐器,它基本是必须得有伴奏。
后面还会听到,有时候乐队又不单纯只是一个伴奏了,它还会跟小提琴声部做一个呼应。比方后面马上就会听到小提琴(弹奏),然后乐队在下面(弹奏),有这么一个跟它叠入的答句,然后(弹奏)乐队(弹奏),大家可以听一听。演奏时它们是叠在一块的,就是小提琴句尾的时候,乐队的句首就进来了。大家可以听协奏曲里面独奏乐器和乐队之间的这种互动,也非常有意思,有的时候他们是呼应,有的时候是对比,非常有趣,大家要注意听一听。
比方有的时候小提琴在华彩的时候,可能旋律就到乐队那儿去了,有的时候比方说(弹奏),这是乐队部分,小提琴在那儿是非常华丽的一些技巧的展示,但是大家能听得出来乐队这边其实就是第二主题的变形。所以在这里面要注意抓主题的变形,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赘述了,因为后面其实大家能够发现这两个主题在第一乐章里来回出现,做各种变形。
我和大家说说在电影当中让我感动到泪目的地方。其实两次都是乐队的全奏推出主题,那么第一次也是小提琴和乐队一起(弹奏),然后乐队推出(弹奏),这个地方配合上情节简直无比的激动人心。类似的地方后面还有一次,也是在小提琴非常精彩激烈的一个炫技展示之后,然后又推出刚才这个主题,其实就是第一主题转了个调(弹奏),就是这一段。所以这是这部电影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两次主题的推出,关于这两次我也挺想给大家分析一下。除了它的旋律之外,其实让我们感到振奋或者激动的,和它的伴奏型也有很大的关系,它下面的伴奏型是这样的(弹奏)。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下,有点像小军鼓的鼓点的感觉。
我想起来以前听到一个国外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他可能当时讲得有点激动,信口开河说柴科夫斯基用到了波罗乃兹的音型。我们知道波罗乃兹有点像音型,但是其实这并不是波罗乃兹音型,首先波罗乃兹是三拍子的,而刚才我们听到的旋律是四拍子的。另外波罗乃兹的第一拍是(弹奏),和这首曲子分别是两个大和三个大,所以实际上它是不一样的,只是听起来有点像波罗乃兹的感觉。所以这个事也告诉我们,虽然国外的很多教授非常的博学,令我们敬佩,但是也不要认为国外教授说的都正确。
然后我们会听到小提琴的华彩,乐队停下来了,那么实际上华彩就是用这个主题来进行的一个炫技式的变奏,大家可以听一听,因为钢琴里也有华彩,小提琴里也有一大段的小提琴华彩。我就不用钢琴给大家演示了,大家到时候去听就行了,只要一听到那一段特别滑溜的小提琴在那儿表演,这就是它的华彩。然后华彩结束的时候是(弹奏),小提琴在这儿有一个长颤音,然后乐队(弹奏)悄悄地轻轻地演奏第一主题,也是一个非常美的瞬间。
那么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和钢琴的不一样在哪儿?钢琴的华彩结束之后基本第一乐章就结束了,后边很快的它和乐队来一个结尾就结束了。但是小提琴协奏曲却不是这样的,起码这首不是这样的,后面还还挺长,小提琴又把这两个主题又继续加花变奏,同时跟乐队有时候呼应,有时候对比等等,还有很长的一个篇幅。当然越往后小提琴那边花样越多,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各种小提琴技术的展示。最终是在一个小提琴和乐队,小提琴那儿也是非常热闹的技巧,然后乐队这边是(弹奏),这是乐队这边的,然后跟小提琴一起非常辉煌的结束这个乐章。
那么,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纯享曲,同时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够找电影来看一看,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我一样在看电影的时候受到深深的感动。
好的,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下次我们就要聊柴科夫斯基另外那部伟大的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我们下次再见。
◎本节所涉名词注解:
1. 波罗乃兹(Polonaise):又被译为波洛奈兹或波洛内兹,是一种3/4拍子,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源于波兰。波兰舞曲不似玛祖卡那样富有民间风俗性,而常具有庄重,华丽的波兰贵族气息,古典波兰宫廷贵族衣着华丽,在波兰舞曲伴奏下以庄重的步伐左边宫邸大厅,作为舞会的开始。所以波兰舞曲伴奏的舞蹈,也是一种步行舞,它的典型伴奏节奏是3/4 x xx xx xx。
转发下面的海报
召唤更多古典音乐爱好者
发表文章662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7737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