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冬婷
2017-04-12·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06个字,产生91条评论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23个推荐 粉丝135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东方与西方 权利和荣耀
539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NIRVANA划线
09-08 22:57
正如尼采所说:“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建筑与我们面对的一些最重要问题息息相关——权力、荣耀、壮观、记忆、身份。
sko划线
09-03 22:16
前辈大师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式的圆形镜框和后面那双神采奕奕的眼睛,永远上扬的嘴角,考究又不至于古板的西装,风度翩翩又有分寸感的态度,都给人一种精妙的平衡感,以至于贝聿铭多年的合作伙伴亨利·考伯(Henry N. Cobb)形容他为“文化意义上的男扮女装者”。某种意义上,贝聿铭是东方和西方、艺术和商业、阴与阳、新与旧等多重矛盾的统一体。
几划线
06-23 17:21
从民族和国家的藩篱之中挣脱出来,去寻求一种更丰富、更包容的世界性视野。
180*****635划线
03-14 10:43
如果将贝聿铭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那么,第一个阶段是1917到1935年,他在中国,而且是一个某种意义上无法再现的传统中国:他出生于1917年的广东,封建帝制刚刚分崩离析,中国正挣扎着要以还在襁褓中摇摇晃晃的现代制度取而代之。贝聿铭的父亲——银行家贝祖诒带着全家从广东到香港,再到上海,既是寻找避风港,也是占领桥头堡,要在这个东西方文化的对撞点上寻找一条现代中国路径。相对于半西方城市的上海,相邻的苏州则是传统的中国城市,中学时期的贝聿铭会在每年暑假去苏州的祖父家,学习一整套儒家礼仪。这个阶段直到1935年,贝聿铭去美国求学。
136*****815划线
05-18 07:31
意识: “如果你对人类情感的历史——那也正是建筑史的本质——进行思考,你会注意到,最为硕果累累的想象力的发展总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对立的思想或情感方式碰到一起时发生。这些思想或情感方式也许扎根于彼此非常对立的文化土壤中,但如果它们真的能碰到一起…
由于我生命中的对立面逐渐获得
05-18 07:30
在贝聿铭所见证的这个世纪之初,东方和西方曾爆发过相互交流和碰撞的“火柴热”,这场文化的发酵延续至今,我们每个人都被卷入其中,不仅要拥抱文化和制度那些激动人心的转变和多元化,而且要面对传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空前裂变和崩塌。在这个过程中,什么要抛弃,什么要坚守?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下建立一种既包容又自我的视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是我们去深入观察贝聿铭的原因,正如他对自身跨越者身份的明确意识:
05-18 07:29
正如尼采所说:“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建筑与我们面对的一些最重要问题息息相关——权力、荣耀、壮观、记忆、身份。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