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9-23·阅读时长16分钟
9月份一开学,单位里的学龄家长同事们又到了一年中最“算计”的时候。
吃午饭时,一位二胎妈妈开始算账。她的工资几乎全部用作家庭日常支出,丈夫的工资则用来还贷以及抗风险储蓄,她们一家,本打算用丈夫9月中旬才到账的年终奖Cover掉孩子们的学费、杂费、补习班与兴趣班费用。结果把孩子们的费用提前交完,老公的年终奖却大幅缩水,“我们下半年可能要靠消费贷了。”那位女同事颇为忧虑地说。
这种情况无独有偶,起码在我们办公室里,那几位中年同事看似储蓄最多、家庭美满、夫妻俩工作体面,但却最“精打细算”。他们收入不少,开支也很多,贷款、日常开销、教育支出、赡养老人以及必要的储蓄,每笔钱都有自己的去处,必须提前规划,严格管控,一个萝卜一个坑。真应了那句老话:“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就像不久前住房公积金基数调整,看到新的缴纳数额之后,没成家的年轻同事们大多都只说一句:“哦”,而中年同事们却会纷纷发表评论,涨了或降了,“能到手更多钱了”或“又多占公家‘便宜’了”……
除了财务压力,时间与精力对他们来说也格外稀缺。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老人,还要在单位里管这管那。在各种压力之下,活得越来越累,但钱似乎也没多挣多少,中年人难免对职场产生倦怠。即便倦怠,班还要咬牙上,这就更倦怠。那位二胎妈妈就常常感慨:“真想赶紧退休”,旋即摆着手指数自己还需要工作的年限。
对于80后社会中坚群体来说,退休或许是一种“休克疗法”,届时可以开启第二职业、建立新的爱好和社交圈层。但想要安心退休也并非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关于退休的所有美好想象都建立在财务状况的基础上。说到底,它依然需要规划。
当第一批80后
成为第一批退休的80后
当“35岁危机”还未散去,“40岁门槛”已悄然逼近,80后这代人的职场倦怠感究竟有多深?退休真的是终极“上岸”吗?如何才能实现真正安心地退休?我们在“第一批退休的80后”肝师傅的故事中,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与启发。
肝师傅的职业生涯,幸运与不幸交织,如同一部分80一代的微观史诗。作为1980年出生的初代80后,他的人生前半程仿佛搭乘了一部高速电梯:从小成绩不错,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传媒行业,那还是传媒行业走上坡路的时候,身为记者,他也曾扒上煤车,混进煤矿采访矿难。后来互联网产业开始雄起,他又早早跳槽进互联网大厂,在几家巨头间闪转腾挪,不到40岁的年纪就拿上了百万年薪。“之前在大厂,做过几个漂亮的采访或独家,以及谈合作的时候,别人需要花钱,我去谈,大家都是兄弟,可以很便宜地达成合作,很快就能凸显自己的价值。”
做记者时,肝师傅深入地震灾区
转折出现在2020年前后,互联网大厂战略调整、媒体类产品逐渐式微,肝师傅的职业生涯开始颠簸。他的部门被边缘化,大幅度裁员,“我至今难忘一个场景,本来要被优化的一位忠厚实在的女下属,把我叫到小办公室说,哥我突然就二胎了。我由衷地为她高兴,她能留下来了,可走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比职场危机更突如其来的,是肝师傅的健康危机。在一次体检中,他被发现罹患重疾,需要手术。为了不被公司辞退,他做出了一个理性但相当残酷的决定,向公司隐瞒病情,请事假做手术,从麻药中清醒后立刻处理工作,术后仅7天便重返岗位,裹着护腰半躺在人体工学椅上办公。“如果一定要死,最好的结局是死在大厂”,他冷静地算了一笔账:若在职期间病故,家属可获10年半薪补偿。
术后,他裹着护腰,半躺在办公椅上工作
“不过,我一直没死”,可倦怠感依然存在,且愈演愈烈。他在4年内更换了11个老板,每一次换老板都需要重新磨合、重新向上管理。“最后一年又经历了三个汇报对象的更换,我觉得我折腾不动了。后面发展到听到别人给我安排任务就想吐,形成了生理性的不适。”身体的不堪重负和对职场的倦怠,让他考虑提前退休。
最终,肝师傅选择病退,成了“第一批退休的80后”。此前,他像许多80后中产一样,为匹配高收入阶层的生活预期,他连续购房,背负债务,每月拆东墙补西墙还贷,甚至靠“在大厂一分钱不花”的极致节俭度日。退休后,肝师傅的生活变得轻松了许多。他会在妻子工作的昆明、自己老家湖南和北京之前辗转旅居,每天锻炼身体,陪伴家人,生活轻松到连准备一次简单的演讲都会感到压力。他还会抽时间学学外语,为之后的出国旅行做准备。
他的退休故事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共鸣,评论区满是“羡慕”——但这份“羡慕”背后,实则是无数同龄人对职场倦怠、健康焦虑、未来不确定性的集体投射。
肝师傅的退休证
肝师傅的“安心退休”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建立在理性规划与风险对冲之上。除了几千元的退休金,已还清贷款的房产和指数基金,构成了他的被动收入基础。80后的“退路”,不是攒够一个天文数字,而是建立一套“抗系统风险”的财务架构——用保险兜住健康底线,用稳健投资生成现金流。他的退休生活并非世俗意义的“躺平”,而是一场经过精密计算的“风险控制实践”。对于一代人而言,他的故事证明只要规划得当,即使意外骤降,人生仍可软着陆。
还不能退休的80后
“理想主义”与“中年危机”
肝师傅的提前退休多少有些令人艳羡,而那些还不能退休的80后们,正在遭遇哪些困难?
昌禾像很多80后一样,在青春的尾声里依然揣着一点“诗和远方”,却在步入中年、成为父亲之后,被现实一点一点拉回地面。
在20多岁时,昌禾是一名文艺青年。那时他的工作是为各种歌手拍摄MTV,自己会在业余时间拍些纪录片,挣来的钱除了吃喝,大多会花在爱好上,买各种镜头、效果器。那时候,他拍的纪录片还在First电影节拿了奖,情节是他在公司的仓库里,用两张红纸拼成背景,为一对浪漫的情侣拍摄结婚照。这部纪录片就像他生活的隐喻——爱情是浪漫的,但生活很现实,结婚是分界线,从结婚照开始,就要考虑如何“花小钱,办大事”。
2020年,昌禾的《仓库里的结婚照》在FIRST电影节获得人文创作奖
之后,昌禾也和自己的老婆结了婚,两人花光所有积蓄,在北京买了一套小房子,“首付付完,卡里就剩三位数,还借了亲戚不少钱”,没钱装修,他们甚至自己动手、刮大白、铺地板、改造宜家的成品家具,能省则省。
自己动手刮大白
后来两人计划要孩子,本来为一胎备了二十万存款,结果一下来了俩——双胞胎。财务计划被打乱,生活也开始指数级变复杂。奶粉三天一罐,尿不湿永远缺货,疫苗一打就是两份,儿保一次两千块……“吞金兽”,他这么形容。出行更麻烦,没有七座车,就得打商务专车,还得扛两个安全座椅。原本两个人能带一个娃,现在两个孩子得配四个大人,“出趟门就像组团旅游”。
更为复杂的是空间和关系,原本为一个孩子准备的小房子,对于双胞胎来说显然很拥挤。原本的小家被隔成两室,他在阳台工作,孩子睡隔断。灯光、声音都得小心翼翼。亲子、夫妻、婆媳、育儿嫂……各种关系挤在一起,他觉得自己“快疯掉了”。长时间缺觉,体力下降,情绪也变得敏感。他甚至去做了三个多月的心理咨询。显然,昌禾在意外收获双胞胎之后,进入了“中年危机”。
昌禾的危机说到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钱”相关。为了缓解家庭财务压力,他开始做自媒体。拍视频、接商单、拍产品,哪怕流程再繁琐,改稿改到崩溃,他也咬牙做完,“没办法,这就是我该做的事。有时候真羡慕那些退休的人。”
昌禾背着两个娃工作
辛苦地开源之后,就是如何用“钱”解决问题。昌禾发现家中的许多矛盾,源自空间过小,物理上的拥挤,无疑会加剧人际关系的矛盾。他和老婆在商量后,换租了一套三居室,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纾解情绪的空间也自然会变大。
这些年的经历,让昌禾意识到,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情况,这些意外总会打乱你原本的美好设想。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年人该做的,是如何提前筹划,为自己和家庭提升应对意外的能力。现在,昌禾依然会偶尔想起二十多岁时,拍过的那对情侣。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遇到问题时,提前做好准备总不会有错,哪怕你只准备了两张“红纸”。
辛苦的工作和生活,让昌禾开始渴望退休,但在今天这个时代,退休并不代表工作的完结,而是代表家庭抗风险能力的构建完成。所以,他也开始思考更远的事——孩子的教育金、父母的养老、自己和妻子的个人养老金……那些二十多岁时从未想过的事,如今正一件件浮出水面。理想主义可以轻装上阵,但生活,终归需要一份扎实的筹划。
一个中产家庭
与风险赛跑的十年
如果说,现实刚刚给昌禾完成家庭风险防控的启蒙,那么那些已经开始行动的人,又是如何做的?
几年前,刘叶家对未来的预期,与眼下截然不同。
那时,她在欧洲外企做人力资源,不用坐班、收入不错,丈夫在一家央企负责国际投资,收入是她的两倍。两人住在北京一套全款买下的大房子里,没太多后顾之忧,他们对未来的预期无限美好。
可生活不出意外的总会出意外。几乎与孩子出生同时,婆婆被查出癌症,公公也逐渐失能,丈夫所在的国际投资板块也因种种因素影响,项目停滞、团队解散,他被迫离开公司、尝试自由职业,收入也骤降至此前的1/4。“三明治一代”的压力一下子压了下来,上有四位老人、下有孩子,中间是骤然缩水的家庭收入和翻倍增长的照护责任。
刘叶与女儿
状况不比从前,但刘叶当年的一个决定,还是在如今起到了作用,成为家庭财务状况的保障。她从2018年就开始系统配置家庭保障:首先是医疗和重疾险,覆盖一家四口;然后是储蓄型产品,重点布局孩子教育金和夫妻的个人养老金。当时,丈夫其实并不太认同刘叶的选择,“他是做投资出身,更倾向追求高回报。但我一直坚持,保险不是投资,而是抗风险。”
现在回头去看,刘叶购买的保险和个人养老金,收益率在4%左右,显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目前,刘叶家的主要支出主要分为几个板块,女儿现在在上私立幼儿园,加上课外班和其他杂费,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35%;四位老人的赡养与医疗支出占比30%;日常开销占比20%;应急储蓄占比10%;保险5%。每笔钱都可丁可卯,但只要精打细算,依旧还能“转得灵”。如今,丈夫也逐渐理解了她的规划,尤其是在他收入锐减之后,这些“看不见回报”的保单,反而成了这个家庭最稳定的底气。
暑假期间,刘叶一家人去主题公园玩,生活整体上运转得依旧还不错
家庭现金流不如从前宽裕,刘叶也并没有减少在养老储备上的投入。在刘叶的计划中,哪怕是退休之后,她也不想一味躺平,而是想通过持续学习,开启第二职业、建立新的爱好,再由此建立退休后的新社交。而这一切,依然要以良好的财务情况作为基础,“我从50岁起每月都能领取一笔养老年金,基本生活没问题了。”
除了保险,她也开始系统规划整体资产。她并没有选择激进的投资方式,而是稳步推进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注重长期稳健回报。“我不追求高收益,我要的是确定性和持续性。养老钱必须要安全、要专款专用”她说。
“所以在做养老投资时,我选择了华夏基金,它有22只个人养老金产品可供选择,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我更倾向利用有限的支出,在家庭财务缝隙中‘细水长流’式地实现的养老规划,从而实现‘越老越稳’的投资需求。”在刘叶看来,个人养老金最重要的是能否提供“持续现金流”,而非一次性回报。“养老是一个长期过程,让家庭资产不断滚雪球,比什么都踏实。”
“三十岁时,我觉得理财是‘赚钱’,四十岁,我觉得理财是‘守家’。”而她,正在用冷静与规划,守住这个四口之家在风浪中继续向前航行的基本盘。
扛着世界前行的80后
需要一位“抗风险合伙人”
80后这一代,常常被称为“三明治一代”——一手托起孩子的未来,一手支撑父母的晚年,中间还夹着房贷、车贷与日常的开销,在育儿、养老与工作的多重压力中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平衡。他们渴望停下,却又不敢轻易停下。或许唯有真正退休的那一天,才能实现精神与生活的双重“上岸”。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财务上的从容与自主。
与父辈不同,退休对80后而言,不再意味着纯粹的“躺平”,生活的收缩,反而可能是一场新生的开始:继续学习、尝试第二职业、发展兴趣、建立新的人际联结……正因如此,养老规划也不再只是存钱防老,更像是一种对理想晚年的投资,是资产“投给想要的未来”。
一般来说,养老金的来源主要依托四个支柱: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养老金账户。其中,个人养老金以其灵活性与自主性,成为越来越多人提升退休品质的重要选择。刘叶所选择的华夏基金养老产品,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它不止是理财的工具,更像一位懂你压力的“同行者”,帮助你在家庭与事业的双重责任中,依然为未来的自己留出一片空间。
养老规划,是把钱“投给想要的未来”
作为国内养老金管理领域的先行者,华夏基金可通过不同的产品组合,覆盖不同风险偏好与人生阶段的需求。比如,你可以选择“先守后攻”的稳健与指数组合,也可以在承受范围内用部分资金追求更高收益。当然,如何配置,仍需基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谨慎决策。
除了产品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理念的契合。华夏基金深刻理解80后“想停又不能停”的处境,不灌输焦虑,不强行推销,而是以陪伴者的姿态,提供有温度的专业支持。例如,对于产品的介绍,华夏基金并非仅仅是生硬的讲解,而是通过“养老Y星球ID卡”这类轻量化工具,让用户根据自身财务情况和风险偏好,通过小测试的方式,了解自己的投资偏好类型,更直观地探索自己的养老方案。比如刘叶就属于天性谨慎,重视安全感,像松鼠一样懂得“未雨绸缪”,精心储量“过冬”的“松鼠型”。这种将生硬退休转化为主动关怀的态度,是一种更柔软、也更长期的陪伴——就像一位可靠的老友,在你规划未来的过程中安静在场,提供建议,也给予信心。
80后,是中国现代社会中承压前行、却依然怀抱理想的一代人。他们曾向往诗与远方,如今则在柴米油盐中守护着家的温度。而真正的成熟,或许正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仍愿意用理性与行动,为未来铺路。在这个过程中,像华夏基金这样的“伙伴”,不再仅仅是金融机构,更成为了许多人养老路上的一位平和、靠谱的“同行者”——不催促,不喧哗,只是陪伴着每一个当下的抉择,也见证着每一次“投给想要的未来”。
你在什么时候,想原地“退休”?
总有一些时候,你会想:“哎,还不如退休算了”。让你想要原地“退休”的是哪些时刻?你当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为退休做了哪些准备?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故事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养老Y星球ID卡”
风险提示:
“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养老目标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文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丨李雨旋
作者丨morlee
设计排版 | 谭二
图片来源丨华夏基金 肝师傅 昌禾 刘叶 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发表文章5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50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