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20分钟
麻辣摇摆 MalaSwing的舞者在“成都云游|开戏 · Boom”上演出
城市里有些瞬间其实很简单。比如人们从不同方向走来,有的刚下班,还背着包;有的拖着孩子的手;有的只是路过,听到声音便顺势停下。有人坐在台阶上休息,有人靠在栏杆边聊天,还有人随手举起手机拍几秒钟。没有任何仪式感,只是因为彼此在同一个空间里放松下来,城市的气氛也跟着变得轻盈。
当人靠近人,当大家愿意一起待在一个地方,一些细小的能量就会自然出现:表情变得柔和,步子慢下来,原本只想看一眼的人不知不觉开始参与。城市的活力往往就是在这种不喧哗的时刻里被看见。
没有明确的界线,也没有提前写好的剧本,音乐从人群中升起,舞步在地面上蔓延,合唱在暮色里铺开,影像在入夜后慢慢沉静下来。这不是一场典型的演出,更像是城市在一次偶然的呼吸中,悄悄露出的真实表情。那些出现在球场中央的声音和身体,串联起成都的一种日常温度,也让所有在场的人短暂地靠近了彼此。
编辑 | 李靖越
当西村大院的中心球场还沉浸在成都云游的序幕中时,古建音乐季 x BIGTOWN已经带着最直接的能量登上了场地中央。两位rapper曲目从《共工》《本我》《绽放》一路延展到《一路向南》《我的世界里(back up)》与《on the road》,音乐在器乐、叙事、说唱之间自由切换。没有精心设计的舞台效果,也没有过度修饰的包装,反而让这场演出显得格外干净,真实的情绪和现场的力量迅速把气氛点亮。
古建音乐季 x BIGTOWN在“成都云游|开戏 · Boom”上演出
这是一个从学生社团成长起来的音乐厂牌。他们的风格不追求迎合,反而保持着一种难得的“直白”,歌词里有对日常的观察,有对青春的回应,也有不加掩饰的冲动。正因如此,当他们在开放的球场空间里开口唱时,那种毫不设防的年轻气息一下子就把人带进去了。
看台上,观众慢慢聚拢,有人坐在地上,有人靠着栏杆,有人举着手机跟着音乐晃动。这个原本属于运动和日常聚会的空间,被瞬间点亮成一个天然的开放舞台。场地没有被重新定义,而是被年轻人用当下的节奏重新占据。
BIGTOWN在“成都云游|开戏 · Boom”上演出
古建音乐季 x BIGTOWN在“成都云游|开戏 · Boom”上演出
麻辣摇摆 MalaSwing的舞者没有站在高高的舞台上,而是直接从人群里走出来,像是在提醒大家,跳舞本来就是一件属于所有人的事。作为成都第一家摇摆舞工作室,麻辣摇摆已坚持了11年。他们一直在推广一种素人也能轻松参与的爵士生活方式,表演和教学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更像是一种从生活里自然流出的节奏。
第一段爵士乐响起时,整个西村中心球场像是被轻轻拍了一下肩膀。音乐是松的、软的,没有强迫性的节拍,而是在空气里慢慢展开,邀请人先放松,再让身体从脚尖开始动起来。短短几十秒的开场舞把现场迅速带入状态,原本只是围观的人,也被节奏推着向前走了一步。有人先点了点脚,有人轻轻摆动肩膀,也有人在几秒钟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步子,露出有点腼腆但真诚的笑。
麻辣摇摆MalaSwing的舞者在“成都云游|开戏 · Boom”上演出
摇摆舞的魅力在于简单、连贯、门槛极低,你不需要技法,只要愿意迈出第一步。而成都和西村的气质也在这一刻被放大:放松、轻盈、节奏自由,带着一点即兴的随性。当最后一个音乐段落结束,舞者向观众致意,看台上自发响起掌声。那掌声不是对“表演”的回应,更像是为自己刚刚找回来的轻松感鼓掌——一种久违的、不用思考、不用端着,也不用在意目光的松弛。
麻辣摇摆MalaSwing的舞者在“成都云游|开戏 · Boom”上演出
傍晚的光线刚刚落下时,成都吾恣室内合唱团带着“给你们 DEAR ALL”走上球场。西村大院在暮色里慢慢沉静,人群在看台上坐定,空气里像是提前准备好了一层柔软。
他们以“给远方”开篇:《去有风的地方》《张三的歌》轻轻唱起,没有铺陈,也不需要铺陈。那种不急不缓的声线像把一天里被压紧的情绪松开一点。球场的开敞结构让声音没有方向地散开,仿佛从观众中间升起,又在半空里折回。
成都吾恣室内合唱团在“成都云游|开戏 · Boom”上演出
接下来是“给挚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听海》《至少还有你》。这些旋律跨越不同年代,熟悉到不需要思考,也足够私密,能触碰到每个人生活里的某个片段。音乐不强调技巧,更多是一种坦白的呈现,让听的人自然把自己的故事填在其中。
最后的“给你们的歌”,从《亲密爱人》的男女合唱进入到《爱的代价》的大合唱。随着声音一层层叠起,整个球场的空气都在悄悄产生共振。有人低声跟着唱,有人抬头望着天际,有人把手放在身旁人的肩上,动作很轻,却很确定。
成都吾恣室内合唱团在“成都云游|开戏 · Boom”上演出
吾恣室内合唱团成立于2015年,“吾恣”意为奔放、不拘束。多年来他们在流行、爵士、音乐剧、民族等不同风格之间自由穿行。而在这个傍晚,他们把这种不拘束的温度带给了所有坐在球场、看台和草地上的人。那半小时的歌声既像回忆,又像发生在当下。既是合唱团在唱,也是每一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生活。
成都吾恣室内合唱团在“成都云游|开戏 · Boom”上演出
入夜的城市放映让一切节奏舒缓。西村的灯光此时已经变得柔和,风轻轻吹着,没有影院式的封闭感,也没有仪式化的铺陈,观众只是坐在台阶、围栏、草地上,让夜色自然把场子安静下来。
此刻,记录刘家琨建筑实践与思考的 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特别视频,在现场进行了首次公开放映。从成都西村大院到石雕博物馆,从“再生砖”到社区营造,刘家琨的作品扎根于土地,聆听人的声音,以低技、本土、社会性的方式,赋予建筑温暖与深度。
“成都云游|开戏 · Boom”放映普利兹克建筑奖特别视频
如影片中主办方汤姆士·普利兹克所言,普利兹克奖从全球趋势性问题出发,先问“为什么”,再问“是谁”。在当下这个分裂加速的时代,“社区”正是核心议题。刘家琨用“因地制宜”的方法论,在每一个具体的地方,为本地人建造属于他们的“本地”。
影片中,刘家琨也分享了他最质朴的信念:“建筑学以砖石土木为材料……操作物质,直到浸出精神。”他将一切归于对建筑学本身的热爱:“当我想我能给建筑学带来什么时,我才真正得到了更多。”
刘家琨在普利兹克建筑奖特别视频映后发言
次日的放映延续了这种安静。张楠导演与OPEN事务所合作的《自然三部曲》先上映,影像将沙丘美术馆、山谷音乐厅、时光塔这些建筑里的光线、呼吸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慢慢展开。西村大院开敞的球场结构,让这种节奏显得更加贴近:风声和画面混在一起,像是建筑本身正在夜里轻轻呼吸。
“成都云游|开戏 · Boom”放映《自然三部曲》
随后登场的是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在西村放映这部电影,会带来一种不太容易躲开的沉静感。影片里的奉节县城、拆迁的尘土、嘈杂的现实,与成都的夜色之间没有直接的呼应,却在情绪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连线:都是关于普通人、关于迁徙、关于在巨变之中寻找立足点的故事。远处的城市灯光与银幕上的江景交叠,现实和影像的边界被轻轻擦亮。人们坐在球场的台阶上,看着另一个关于中国城市流动的故事在大屏幕上缓慢流淌。
“成都云游|开戏 · Boom”放映《三峡好人》
从音乐到影像,从身体到建筑,“开戏 · Boom”像一次开放的现场实验:每一种声音都有位置,每一种情绪都有回声。两天的发生没有被设计成一条明确的叙事线,但当最后一个画面暗下去,你会发现:城市其实已经完成了一次“自我讲述”。它用年轻的节奏、松弛的身体、熟悉的歌声、沉静的影像,拼接出一幅属于成都的、贴近生活的、正在发生的现实图景。
夜色渐深,人群散去,而故事仍在城市的缝隙里延续。
运营编辑:毕然
开戏 · Boom同样将在西村的中心球场展开。11月1日午后,古建音乐季×BIGTOWN以《为热爱 致青春》拉开序幕——从古建到说唱,从历史遗址到年轻的舞台,音乐在不同年代的回声中重叠。紧随其后,“城市摇摆舞池”登场,麻辣摇摆MalaSwing的舞者将在爵士乐中邀请观众一起围圆起舞、即兴编舞,让城市的身体重新获得节奏。
傍晚,成都吾恣室内合唱团将带来“给你们 DEAR ALL”,以《去有风的地方》《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爱的代价》等熟悉旋律,唤起日常生活深处的柔软与共鸣。城市的喧嚣在歌声中慢慢沉静,灯光亮起,一种介于回忆与当下之间的温度弥散开来。
入夜的“城市放映”则为这场演出画上句点。普利兹克建筑奖特别视频首次在成都公开放映,呈现刘家琨在阿布扎比的领奖瞬间;次日,《自然三部曲》和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相继上映——前者探讨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后者以影像回望成都的城市记忆。从音乐到影像,从身体到建筑,开戏 · Boom 是一次开放的表演,也是城市的一次自我讲述。
公共空间奖 (人与场所)
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公平、提升城市公共生活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建筑/规划等实体空间实践。
建筑贡献奖 (人与建筑)
旨在表彰出色的建筑单体或群体设计,通过建筑本身及其赋予的空间功能,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带动区域或城市整体人文发展:可以是新建、改建或修复的建筑项目。
社区营造奖(人与社区)
旨在表彰有规模的、对居民共同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营造活动,可以包含社区空间营造、社区环境治理与社群运营等社区实践。
生态友好奖 (人与自然)
旨在表彰尊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城市实际发展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设计实践/技术研究,包含生态修复、绿色建筑、城市景观等。
城市创新奖 (人与城市活力)
旨在表彰在城市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包含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城市事件等实体或非实体项目;或者积极寻求更好城市人居生活,为解决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城市问题而做出创新探索的长效实践。
2023/04/01-2025/03/31 期间建成的、在中国境内的实体或非实体项目,包括建筑单体、景观空间、生态系统、社区营造、创新实践以及非实体的城市公共性事件和系统解决方案。
在地
LOCALITY
我们的城市空间应该根植于地域文脉,将历史记忆融入当代生活场景,重构人与场所的深层联结。
融合
INTEGRATION
我们需要兼容城市不同群体的需求,打破多重边界,构建多元共生的社会生态和城市文明。
创新
INNOVATION
我们需要以创新的方式来应对更为复杂时代的挑战,在环境友好、经济繁荣与社会公正三个方面,探索中国城市的未来范式。
可持续
SUSTAINABILITY
我们倡导人与环境的平衡共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延续生命系统,推动居民福祉的世代共享。
组委会主席
李鸿谷
组委会成员
贾冬婷/李伟/吴琪
总策划
贾冬婷
项目执行
活动:潘鸿/宋洋
品牌:袁潇雪
策划:俞冰如/吴佩珊/吴小霜
传播:沈雨潇/李靖越/黄丹蕾
商务:蒲军强/申倩倩
指定独立计票机构
北京市东方公证处
负责统计和复核选票的工作,
终审统计结果将在颁奖典礼前对外保密。
视觉设计
4aC Design
战略合作伙伴
滴滴企业版是滴滴旗下的一站式企业出行与商旅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商旅管理与服务。致力于以 AI为核心驱动力让行程无缝衔接,打通高效差旅全场景,无需繁琐切换,一个App即可完成机票-酒店-火车票用车全链路预订。
成都文旅集团是成都市聚焦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属国有企业,承担着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建设、运营和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对外推广等职责,先后打造了宽窄巷子、西岭雪山、“天府古镇”系列、夜游锦江、熊猫灯会、西村大院、中国网球巡回赛等文旅体品牌,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旅游投资企业百强”“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旗舰企业”等荣誉。
成都体投集团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创建 “世界赛事名城”战略部署,推动成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发起的专业化平台公司。目前管理7家、参股2家下属企业,资产规模42亿元,运营体育资产共12处,面积约27.5万㎡,是成都市体育产业链主企业。
西村大院是成都文旅集团旗下文商旅体融合项目,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贝森北路1号,由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设计。项目呈院落式C字型半围合形态,巧妙融入院落、林盘、再生砖等元素,配套中心球场、空中跑道、艺术空间等个性化设施,以“体育 +”为核心,多业态融合发展,着力塑造共创共享的创新生态聚落和成都生活方式目的地,高质量打造成都城市级复合型消费地标。
品牌共创合作伙伴
单农以“让更多人高品质地朴素生活”为理念,呈现质朴而讲究的生活方式,传递安静有力量的生活态度。自2013年创立至今,单农已在全国开设超过100家品牌直营门店,持守“当下即经典”的设计哲学,探索穿着本质,创造自在美学。
首席礼遇官
东边野兽是诞生于上海的东方草本可持续美肤与生活方式品牌,旨在通过复兴中国草本的功能与文化价值,探索健康与美的东方解法。东边野兽关心的不只是变得更美,而是如何更健康、更愉悦,实现一种长期主义的“可持续的美”;展开一场真诚、勇敢、浪漫的实验。
品牌好友
创立于2006年的云南菜品牌一坐一忘,19年来持续深挖好吃健康的云南菜,坚持每周2-3次从云南空运新鲜食材,把云南味道带回城市餐桌。致力于展示云南的多民族文化,倡导“一坐一忘”的慢生活理念,传递云南山水和云南人的真诚与美好。
场地支持
2025.05
评奖启动,提名团提名
2025.06
初审团针对提名项目进行投票,
评选出入围项目
2025.07-09
终审团针对入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2025.09
终审团终评会
2025.11.1
第三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65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