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漂泊在外的年轻人,给没有退休金的农村父母补缴社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25分钟

19人看过
近年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减少,但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2%,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仅有143元。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近年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减少,但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2%,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仅有143元。面对这个困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主动接过担子,给操劳半生的长辈补缴养老金,提供一份每月到账的体面与安心。我们采访了三位子女,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实习记者|余雯彤

编辑|王海燕

33岁,山西阳泉单亲家庭
儿子帮父亲补缴养老金


我今年33岁,来自山西阳泉,在一家外企工作,常年外派到东非国家,为当地税务系统提供运维支持,一年中回国次数不多。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他今年60岁,刚好退休。我劝他别再工作,他闲不住,只有几百块养老金,心里不踏实,就在隔壁小区物业找了个保安的工作,每天跟人说说笑笑,也算有个寄托。

父亲虽然是农村户口,但他早就不靠种地为生。之前他在家乡的一家私营洗煤厂做浮选设备操作员,带着手下管了十几年机器,后来又辗转几家类似的工厂,干相同的工作。和大多数工友一样,没有职工养老保险,只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都是最低档。

《老马的孤岛》剧照

他57岁时,疫情刚刚缓和,村里人开始频繁聊起养老的话题。听到邻居说,银行这些事业单位一退休就能领三四千,农民只能拿两百多,他心里不平衡,跟我抱怨,同样辛苦一辈子,职业也没有高低贵贱,为什么别人能拿高工资高退休金,像他这样风餐露宿的工人,老了反而没有保障?

抱怨归抱怨,我知道不能光停留在负面情绪里,得想办法去优化他的处境。那段时间,我研究了政策,想联系从前的企业,给他补缴原本该有的职工养老保险。

但这套方案落地并不容易。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我爸早年在乡镇企业的档案不知去向,十几年的工龄因为缺乏记录无法被认定为“视同缴纳”。等到2011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后,他又下岗了,后来重回岗位,干的私企发的是现金,合同也没留存。当时我人在海外,只能通过电话远程协助。我列好清单,请他和我姑姑一起回忆每段工作经历:哪年入职、做什么岗位、何时离职。我让他去银行打流水,把社保信息发给我查询,再指引他去社保局找对应窗口。

我爸一趟趟地跑,一次次地碰壁。每次视频都会跟我抱怨,比方跑去社保局找人办事,那人说下乡了,走进办公室一看,他就坐在里面喝茶。这种小插曲特别多。我在视频那头鼓励他:“你坚持一下,办成了你每月都是三四千,国家给你发钱,再也不用打工了。”我一直给他强调退休金的好处,甚至拿体制内退休的邻居来做对比。他当然明白个中好处,所以也在努力克服困难。

那段时间,我们联系了他曾工作过的企业,有些已经倒闭,还在的虽然口头答应配合,但一看到算出的补缴费和18万滞纳金,纷纷拒绝了。于是,我们转而寻求政府部门帮助,但社保局、税务局直接“冷处理”。后来我查到一份国务院的文件,为了稳定全国经济大局,国家不允许税务和社保部门对小微企业集中清缴历史社保欠费。有了官方文件的背书,企业自然能省则省,监管部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苦的只有我爸这样的体制外工人。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为了给我爸讨个公道,我翻遍了《社会保险法》和税务部门的征收规定,里面写得明明白白,用人单位给职工缴社保是强制性义务,税务局负责征收监管,社保局有稽查处罚的权力,要是单位不缴,相关部门能责令补缴,还能加罚滞纳金甚至罚款。我以为有了这些法条,就能约束他们缴钱了。

可等我真做起来才发现,现实比法条复杂百倍。我们先找了税务局,接待的人听完我爸的情况,说这种事太多了,没法办,也没人主动牵头去做。他建议我们去社保局,可社保局又说这属于劳动纠纷,得找劳动纠察大队。去了以后,人家第一个问题就把我们打懵了:“先证明你在这家公司工作过。”怎么证明?没法证明。

唯一能证明的只有近五六年的工伤保险缴费记录,但养老和医疗这两项始终是空白。即便能凭着这些记录要求单位补缴五六年的社保,可我爸马上就要退休了,就算补了这几年,加上之前断断续续缴的两三年,离领取养老金要求的年限(最低15年)还差七八年。最后,我只能放弃这条路。

职工养老保险走不通,就转向灵活就业保险,但这个也差几年,临到退休根本来不及,最后我们选择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23年以前,除了基础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外,山西关于个人资助入口(亲友为已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提供额外缴费资金,提升未来养老金待遇)的规定并不明确。我曾跟一个运城网友一起研究政策,联系了社保部门,发现当地的系统是可以操作的。从2023年开始,山西各地的社区和医保经办机构都陆陆续续地开放养老金的个人资助入口。

《都挺好》剧照

这样一来,我爸的两套养老金都能配齐最高档的子女资助,基础养老金和补充养老保险都按最高档5000元交齐。我给他补了两年的份额,虽然从前已交的年份没法提档,但他每月领取金额从200多元提升到500多元。等到65岁,补充养老金也能领了,两项能拿1500元左右。另外,我还给他买了一份15万的商业养老保险,每月能再领1000元,他在65岁以后,每月有将近2500元的稳定收入。

经济后盾已经安排妥当,但如何陪伴父亲的难题又来了。疫情前,我总听我爸念叨:“等你安了家,我就过去跟你们一起生活。”那时我刚在南京买房,跟他说两室一厅太小,住在一起不方便。他当时很激动:“我养你白养了?养儿防老,天经地义!”那次以后,我们就很少再提这个了。

但我心里很清楚,漂泊海外是为了国内的家庭,等我安定下来,一定要接我爸来南京。

这几年,我爸的思想也受环境的影响,转变了。他从网络上、身边邻居看到子女都是在外独立生活,也慢慢理解了我们这代人的思想。现在他更多是说,“你把养老金弄得差不多了,赶紧把自己的终身大事解决了。”他在家当保安,用行动告诉我,他还能照顾自己,我只需要把自己的事管好。

平时,我们通话不多,每月顶多一两次,但都是我主动打的,其余时间都是通过家里的监控和家庭群了解他的近况。平时他手机上有什么不懂的,也会问我,为了远程教他,我还给他搞了一个直播的支架,上面放个平板,对手机屏幕,就像我站在他身边教他一样。

《我的后半生》剧照

我母亲在我出生时就和父亲离婚了,爸爸这么多年也没有再找新的伴侣。自我有记忆起,家里只有他和爷爷奶奶,妈妈是空白的。在他的心里,我和我的学业最重要。我从小没有玩具,没有娱乐,偷偷买的溜溜球也会被他没收。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很晚才回来。我的学费靠的是国家补助和他赚下的血汗钱。他没读过太多书,在饭桌上会教我,“人要靠自己,要自立自强。”

我在外碰到困难,从来不跟我爸说,因为除了让他干着急,他什么也做不了。如今我爸对我也变成这样。几年前,我坐车从南京回家,刚进省界,姑姑就打来电话,说我爸前几天干活的时候摔伤了脸,牙也磕掉了。我问她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我给我爸买了上万的医疗保险,不及时讲,全都过期了。她说怕影响我工作。等我赶回家,带我爸去医院,已经错过了保险理赔的时效。我反复跟他讲,要及时跟我说,但他现在还是这样子,一时半会也改不了。

现在,怎么陪伴我爸安度晚年确实是我心里的难题。我盘算着,七十岁前他还能自理,打点零工,没事种种屋后面的菜地。但七十岁以后怎么办,我暂时还没想好。眼下我能做的,就是在经济上为他多铺点路,给他多准备五年。

32岁,湖南永州三子女家庭
小儿子帮父母补缴养老金


我出生在湖南永州农村家庭,93年的,目前在澳大利亚读博。我上面有两个姐姐,分别在老家和广州。父母还在深圳务工,他们都是1966年生人,父亲的身份证被误登记为1965年,所以今年就退休了。

关于养老,我家很早就开始琢磨。前几年,我大姐提过三姐弟一起给父母买保险,她从前做过保险销售,对这方面有些意识。但这事落地很困难,因为她们俩都是家庭主妇,钱还得从姐夫身上拿,最后果然也不了了之。我二姐一向不大表态,“你们决定,我跟着出”。但是关于养老责任的分担,农村有一个共识:儿子是照顾爸妈的主力。我是儿子,所以姐姐们无论能否拿得出钱,她们也相信这件事能放心交到我手里。

《空巢》剧照

到了2023年,我在小红书上刷到一个远嫁加拿大的博主分享的经历,她为妈妈缴了城乡居民养老金,老人每个月能稳定领七百多。看到她的分享,我也萌生了给爸妈买养老保险的想法。我爸妈的反应很微妙,如果让他们自己出钱,那是万万舍不得的,但如果由我来承担,他们就会觉得这是儿子应尽的义务,爸妈收着就好了。

趁着那年春节回老家,我去社保窗口咨询,说得等我爸年满60岁才能办。我爸的情况比较特殊,他在深圳一家国营工厂干了二十年,一直同时缴纳深圳的职工社保和老家的城乡居民养老。退休后,根据政策只能享受其中一份退休待遇,他自然就选了职工养老金。我妈的工作经历零散很多,去年在老乡开的湘菜馆洗碗,今年转到一家工厂做保洁,所以她只有城乡居民养老金,和我爸一样,缴的都是最低档。

大姐曾建议直接给爸妈钱,但我害怕爸妈重蹈之前投资的覆辙,始终坚持缴养老金。几年前,我妈把十几万的积蓄交给亲戚去做投资,但这个亲戚到底在做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后来我成功劝我妈收回了这笔钱,但第二次她又追加了五六万,还被“借走”了五万,结果当然是不出意外地爆雷,一分钱都没要回来。

到了今年春节,我再次回国,因为时间很短,只有四五天,具体操办的事就托付给了姐姐们。这次我明确提出由我来承担开支,她们也都接受。大姐带我妈去了社保窗口问了流程,2019年之后的保费可以在小程序上直接补缴,此前的年份等到工作人员开通权限后,就可以线上补缴了。我查询我妈的账户,发现她从政策实施第二年到2025年,包括政府补贴在内,所有的缴费金额只有2800多元。我把她的账户从最低档一次补缴到最高档,一共缴了大概82000元左右,退休后每月能领700多元。

《郊游》剧照

这几年,爸妈每月除了靠打工挣点钱,我也会定期给他们寄钱补贴。硕士毕业以后,我在体制内工作过一段时间,单位包吃住,花不了太多钱,所以我在年尾会一次性打一大笔钱,或者每月从七千元的工资转五千给家里。大姐早年打工时也会补贴家用,但成家后就像很多农村家庭一样,只在年节时候给爸妈红包,二姐也是一样。现在我在海外读的全奖博士,虽然不算宽裕,但每年能省出一万寄回家。

我是打算留在国外的,这个决定爸妈也清楚。从我申博前自作主张辞掉体制内的工作,到远赴澳大利亚读博,我都没跟他们商量过,他们也清楚,以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在我目前的阶段已无法继续托举,只能接受和尊重。这种距离感,其实早就存在。哪怕我在广州读大学,也只是逢年过节才回家。他们心里清楚,无论我在澳大利亚还是广州,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因为生活和地理的距离,我无法做到随叫随到。现在,我和姐姐们达成了共识,她们人在国内,负责父母的日常照料,我承担全部经济开销。

35岁,山西太原三子女家庭
二女儿帮父母和公婆规划养老


我出生于山西太原的农村,90后,排行老二,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我爸爸在省城开了大半辈子车,明年满60岁就退休了,妈妈58岁,基本在家带孩子,偶尔打打零工。姐弟几个里,我和爸妈关系最近。

10年前,我和丈夫在杭州定居。公婆也是农民,年龄和我父母相仿,四个老人都只有最低档的农村养老金。我和老公不希望老人到了晚年缺乏保障,所以早在刚结婚的时候,我就主动牵头,和丈夫一起给双方父母规划养老问题。之前考虑到女性先退休,所以让妈妈和婆婆先领养老金,一共花了十万多缴纳灵活就业保险。后来担心长辈去世先后的问题,趁现在经济压力小,一年缴一两万不费劲,想让老人们退休后每月多领几百块钱,于是今年开始为爸爸和公公筹划养老金。

《八零九零》剧照

山西的私企很少主动为员工缴纳社保,甚至入职还要签“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所以爸爸都没有领到职工社保,只有最低档的农村养老金。山西的养老金分四块:基础养老金、补充养老金,还有对应的两项子女资助。前两者必须交,子女资助并不强制。我们本来打算按最高档补齐往年的养老金,子女资助也对应交齐,但政策不允许对已缴年份提档,只能缴纳今年的部分,最高档是5500元,子女资助也是5500元。

计划做好了,但是阻力一个接一个地来。农村人习惯把钱攥在自己手里,交给别人不放心。所以即便是国家要求必须缴纳的部分,大多数人也只按最低档来缴。像子女资助这样的补充条款,基层干部也不宣传,他们觉得能让大伙儿把基础部分缴上已经不容易了,再提缴额外的,根本不可能。我姐姐也是这样,她觉得将来每个子女每月给500块,就能解决养老了。我反问她说:“你能保证连续二十年每月不断供吗?万一生病出事了怎么办?”听完她就不说话了。

之前买灵活就业保险,我妈的第一反应也是“不怕被骗吗?”我告诉她,“这是交给国家的,跟社保一样靠谱。”最终说动她的,还是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花自己的钱和拿孩子的钱,感觉不一样。你自己手里有钱,就有底气。”不过,我妈能顺利地答应下来,和她自己的家庭出身也有关系。我外公是教师,我妈的兄弟姐妹都上过大学,在学校做老师,有退休金。虽然只有她留在农村,但她见过体制内的生活,对养老保障是有概念的。

关于养老责任的分摊,我跟我姐有过争论。考虑到弟媳那边的阻力,我提议我们姐妹俩平分,我姐却坚持让我弟多负责。我弟同意,但最后我们都没有出钱。我爸妈心疼我,总担心我在公婆家过得不如意,他们也清楚弟媳那边大概率会不乐意,于是不愿再把额外的经济压力摊到我们身上。爸妈也确实有这个底气,不仅从来没找子女开口要过钱,还一手包办弟弟考军校、买房、结婚。今年爸爸的补缴费用,就是他们自己出的。

《许我耀眼》剧照

虽然爸妈最后不肯让我出钱,但在几个子女里,我对养老这件事最上心。我是老二,又是女孩,从小就被告知,我是捡来的,只能叫爸爸妈妈为叔叔婶婶。那时候,如果我和大姐起了争执,无论谁对谁错,我爸也只打我。所以我执着于在学校考第一名,想证明自己没有白吃白喝他们的。

进入青春期,村里人总说我和我姐长得像,连姥爷打电话时都分不清我俩的声音。我慢慢醒悟过来,自己不是捡来的,再加上我弟弟从出生起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些事让我积压了十几年的不满和委屈全都爆发出来。我开始跟父母顶嘴、唱反调,“你们就是偏心”这句话成了我的口头禅。也许因为我常常提,他们慢慢反思,比以前更照顾我了。从高中住校起,我和他们的关系也逐渐和解了。有一次,我爸用来挣钱的车子丢了,那时家里经济很拮据,每一次交学费,我都会在电话亭边上来回徘徊,电话一接通,我就忍不住开始哭。我爸会安慰我:“是不是要钱?没事,爸有钱的,你随便花。”最后是靠借钱供我读的高中。

因为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领养的,所以心里感恩爸妈愿意养育我,让我没有像电视里的孩子一样无家可归。毕业挣了钱,我给自己买了份保险,受益人写了爸爸,万一我出了意外,没人照顾他们了,还有这笔钱能当个保障。

我对公婆是一样的心态。刚嫁过去时,他们还会给我立下马威,我心里也赌气,“老了就不管你们了。”但时间长了,恨就散了。难道我看着他们没吃没喝,真能忍心不管吗?就算我不管,我老公能不管吗?与其翻旧帐,陷入恶性循环,不如帮他们解决掉他们的问题。老人过得好,我们才能过得好。所以这次我也一并给公公补缴了养老金,我们和大姐多出一些,没出嫁的小姑子少一点。

《新闻女王》剧照

今年,两个爸爸的城乡养老保险都以最高档一次性缴清。等到明年,爸爸和公公年满60岁,开始领基础养老金,每月到手360元,65岁能领补充养老金了,可以拿到一千多。妈妈和婆婆手里还有每月一千多的灵活就业保险,合计有两千多元的收入。他们的基本保障有了,我们也安心了。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球球 / 审核:小风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65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