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国宝观止

作者:杨璐

2018-02-06·阅读时长16分钟

105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107个字,产生7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吸引大批观众前来参观

每天有这么多人顶着北京秋天的烈日在故宫排队6个小时看展览,连“《石渠宝笈》特展”的负责人、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曾君都没有想到。这不是故宫第一次“晒宝贝”,武英殿《故宫藏历代书画展》已经展了7年;这也不是有群众基础的《清明上河图》首见天日,10年前故宫里就“晒”过了,后来陆续在香港和上海也展出过。

这次“爆款”的形成,只有放在博物馆的坐标系里才能解释。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它并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而是一座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宝库,全国文物收藏单位保管的一、二、三级珍贵文物里41.98%都在故宫。作为一座博物馆,除了收藏和研究,它还肩负着展示和教育的功能。如果翻看欧美博物馆的历史,从建立到发展,开启民智的目的和功能始终贯穿,而到了现代博物馆时期,更强调在城市生活中占据重要角色。卢浮宫馆长H.Valorette说:“今天,博物馆是公民责任的工具,是批判精神的孵化器,是品位的创造地,它保存着理解世界的钥匙。它必须有能力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些钥匙传递给所有其他的人。”

外部的环境也是衡量博物馆的轴线,再回到世界博物馆的历史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那是中产阶级大量产生的时代,富裕的人们从生活必需品转向对美观和愉悦的消费,而获得知识与品位的途径之一,是对博物馆的膜拜。

文章作者

杨璐

发表文章146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892人

周刊主笔、 新消费研究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国宝观止

重新发现故宫的文化价值

310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