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可文
2018-02-23·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011个字,产生1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舒可文 )
“还清了债,买了一身衣服,在前程似锦的早上醒来。”——那时候不知有多少人感受到了菲茨杰拉德有过的这种得意和乐观,2003、2004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增长率居全球最高。反应稍微慢点都没法理解,2005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就增长了70%,突然间中国也成了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1992年路易威登在北京半岛酒店开店的时候几乎是悄无声响的,到了2004年阿玛尼来中国的时候,开店仪式和媒体的热情跟踪真好似两大主力胜利会师,从此以后就前程似锦了。
“物质审美分子”这一期封面故事就是在这么一种非常物质感的欢快气氛中出刊的。我记得我没有参加这期封面的讨论,大致知道,讨论的方向是说,在物质享受和消费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不应该被忽视,就是物质的审美。当一些设计师被罗列出来后,从他们的设计意图中能够找到一些可分享的审美途径。
我觉得,其实物质之美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人的关照,或许是因为在生存边缘挣扎的状况下,物质审美显得过于不知死活,所以暂时被压下,可即使是在“文革”期间,也依然有人能在单调的灰蓝中发掘出零星的物质审美亮光。我小时候熟悉的一位胖老太太,是个很讲究的满族妇人,我在她家住过好几年。那时候我10多岁,她有50多岁,高音喇叭天天高喊着各种高大上的口号,她的顺口溜诸如“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就显得像碎碎念。一个补丁她也要在一堆碎布块里再三地对比衡量,外面都热火朝天了,她只回答我一句:“将就,讲究。”她这究竟是讲究,还是将就呢?她多说过几次后,我对照那个情景大致体会到,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她始终有那么一个自主的狭小地盘不被侵犯。时代大潮中,你可以去热火朝天,还可以有一种胖老太太的方式,建立一个能支持你长久生活的依据,那不仅是生存的力量,也是生存的自尊。
发表文章1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127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