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选秀的角色设计

作者:孟静

2018-05-22·阅读时长5分钟

50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58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06年12月22日,参加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名声大震”的柯以敏和于小伟 )

汪涵把自己的身份比喻成卓别林《摩登时代》里拧螺丝的工人,只顾埋头干活,10年的经验会让他不至于把扳手伸到别人的鼻子上。

导演组是牵木偶线的手,他们把角色的职能、范围细分,“主持人是设计比较少的部分”,龙丹妮说,这缘于2007年“快男”总决赛的主持人是台里最放心的两个人。“现在回顾,2007年是选秀环境比较险恶的一年,竞争激烈。”湖南卫视已经不敢把宝押在新人身上。台里唯一做过3年选秀的女主持人只有李湘,其他女主持人没有经验。龙丹妮最初的设想是“放眼望去,台上全是男人”,正像她以前做过的一档节目的名字——“绝对男人”。一男一女的固定搭配观众会产生审美疲劳,前几年一直是汪涵、李湘,“过去‘明星学院’里用过男男组合——何炅和马可。进入总决赛后,我们目标很明确,就是两个男主持”。

主持人做到一定资历会让导演不太敢开口提要求,直到何炅和汪涵自己提出“自愿相亲”,要在一起合作,导演组才如获至宝地、嘉许地鼓励这新尝试。“快男”是男人的较量和竞争,男主持之间何尝不是?一开始两个男主持合作并不顺畅,他们的磕绊只有行内人可以看出。何炅和龙丹妮聊天时表示:汪涵的幽默他很难呼应,他知道谢娜、李维嘉的话拿什么去垫,玩笑的底在哪里。在“明星学院”主持时,何炅为主,马可为辅,一个捧哏一个逗哏,但是当两个主持人的级别、经验相当时,谁做配角?总决赛的90%都要按照台本念,能够发挥的余地很少,只有在宣布结果和场上出现意外时,才能见出主持人的功力,台词的分配变得比较微妙。

文章作者

孟静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选秀的终结

全民娱乐运动失衡

55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