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21年后的《荒原与人》

作者:马戎戎

2018-07-06·阅读时长4分钟

80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8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马戎戎)


( “这部戏最终要探讨的,是世界上最残酷的斗争——人与自身的搏斗。”李云龙说 )

解放军歌剧院的舞台纵深有20米,很新,可惜还是不够大。否则王晓鹰肯定会加比现在多一倍的歌队上去,齐声诵吟“人活着就是为了弥补世界的残缺”——一提到知青、提到北大荒,所有曾经从那段历史走过来的人,估计都有这种冲动。作为国家话剧院年度大戏,《荒原与人》用了34个演员,其中,歌队成员多达20人,在中国舞台剧中,这绝对算得上大制作,在国家话剧院制作历史上,只有《九三年》有同等的规模。王晓鹰自己的《萨勒姆女巫》,也不过用了20人。声势是震人的:舞台是全镜面的,三角钢琴和伴奏女子不在幕后而在台前,配乐全部使用交响乐,到剧情高潮处,3米高的巨型拖拉机突突地开上舞台,车灯射出雪亮的光芒。

“宏大,我们要表现出那个年代的宏大。”王晓鹰这样说。

在李龙云21年前的原作中,《荒原与人》有着另一个比较诗意的名字《洒满月光的荒原》。年代被定位在“人类的两次信仰之间”,地点是颇有魔幻色彩的“落马湖王国”。这部作品在80年代得到的是“大师之作”的待遇和称誉:1985年创作,1988年获曹禺戏剧文学奖,之后被列入《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戏剧卷》、《中国戏剧百年精华》等书。相当长时间内,这出戏是以“难排”著称,当时的戏剧评价家李钦甚至给出了这样的评论:“《荒原与人》使我们感到理论上的困惑,古今中外的剧作家没有人这样写过……我预言这个戏在中国的第一次演出可能要失败。”这样的评价真是够聪明,与其说是担忧不如说是技巧更高的赞美。不过事实上,这部戏自诞生之日起,的确少有导演把它搬上舞台。1987年空政话剧院的老导演王贵组织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在沈阳演出过、中央戏剧学院的徐晓钟则自1987年始先后组织过三次演出;林兆华也曾想过要导演这出戏,并于1987年到北大荒深入过生活,但最终没有排演成功。

文章作者

马戎戎

发表文章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72人

马普尔小姐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