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慕尘
2018-01-15·阅读时长3分钟
“没有告别,已成永远;没有相约,何时再见;红色的梦,白色的夜;两个世界不能越,谁将一切改变.....”这是最近播出的谍战剧《风筝》的主题曲,想必无需听声,见了词就能让看过的人感觉余音绕心!
这是因为,《风筝》的故事走进了你的心!它以超赞的口碑让所有人心头久久徘徊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挥之不散。
这个故事不纯碎的侧重在谍战上,它更深刻地意义是在于探讨时代环境下,人对信仰的抉择、坚持与煎熬。片中作为戴笠手下“八大金刚”中最为人切齿的“鬼子六”郑耀先,实际上是代号为“风筝”的潜伏于军统的我党地下特工,作为打入敌军高层多年的王牌特工,在经历了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困苦多舛的人生后,面对自己同志的不信任及军统的怀疑,于艰难中泣血咬牙坚持着心中的信仰,最终让信念穿越过冰冷的深海,于病榻观看升旗中走向安详。
在众多类型的影视作品中,谍战剧以人物先行、细节搭台、悬念唱戏而为人称道,纵观目前的谍战、反特剧,却鲜有作品能达到高标准、好质量,大多如流水作业般内容一个模子,要么剧情狗血、要么主人公感情线过多,喧宾夺主、再就是人物妆扮精致的脱离时代以及剧集过于冗长,但《风筝》却完全没有上述瑕疵,唯一让人感觉痛心的就是迫于某些原因,搁浅五年,剪辑无数次导致个别处人物口型与台词对不上,但,有时遗憾也是一种完美, 正是五年磨一剑的精细打磨加工,方才让这部宝刃出鞘!
《风筝》是以时间顺序及事件发生发展为顺序进行表现,这使得整部剧脉络清晰,直白了然,从1946年到1979年,从山城到北京,各种不断发生的事件及元素的巧妙搭接、环环相扣,使片子看上去紧凑、不零散,而除了高明的郑耀先,其他每一个角色也都无比鲜活真实、有魂有魄:口音重却可爱的陆汉卿、有情有义的程真儿、为爱自我牺牲的林桃、穷苦出身却勇敢坚强的马小五、狡黠执着的韩冰、正直的北京老首长、手腕奸诈的宫庶、嫉恶如仇的袁农、城府颇深的高占龙、石口劳教农场里的男女管教、令人心疼的乔儿、善良的妓女秀荷,甚至是饰演戴笠和毛人凤的演员,都将各自的人物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谍战片,《风筝》的悬念部分处理的也不错,从一开始,就让观众知道了有“风筝”及“影子”两个人的存在,做到了铺平垫稳,结构合理,而“风筝”作为明线,与暗线中的“影子”于无数个事件中较量、过招,使整部剧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尤其是在徐百川叛变、林桃毁容自杀、“假影子”江万朝自杀这几个即将让“风筝”和“影子”暴露的点,却没有直接揭开谜底,也使得悬念链合理。解放后,郑耀先化名周志乾继续暗中为我党提供情报、文革被批斗,发生了这些之后剧情依旧暗藏玄机,没有前紧后松,虎头蛇尾。
此外,细节刻化绝对是一大闪光点,每位演员在妆扮上都极其符合人物设定,没有一丝一毫的所谓偶像包袱,比如郑耀先在后期腿受伤走路一瘸一拐形象无比,定是生活中长期观察了类似人物、韩冰等人的老年妆扮让人看不出是在假扮、石口劳教农场的女管教后期在文革时期审讯人时的嘴脸刻画的入木三分、片中徐百川与郑耀先的兄弟情时对苹果的几次特写、郑耀先抓捕宫庶时颤抖的手与眼里淤着的泪,看见女儿一家人离弃他而去时的痛不欲生......,微小的细节不仅打动观众,往往也深入刻画了人物心理,升华了主题。
作为《风筝》的灵魂,始终离不开信仰二字,信仰是什么?风筝只是郑耀先的代号吗?或许看到剧终时,郑耀先躺在病床上看升旗的这一幕让你流泪了,但也瞬间明白了,风筝作为我党的暗线特工,尽管独自飞向遥远的敌空,但身上始终有一根线是与党紧密相连的,即便后期线断,风筝也始终没有乱飞,那么,那根牵着他的线,那种于无声处的孤独,那种在历史更迭中永不幻灭的坚持,大概就是我们看不见的信仰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文章10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76人
隐于市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